车库咖啡不是普通的咖啡厅,而是为早期创业者提供开放式的办公环境,并与早期投资机构对接。在国外,已经有比较成熟的北美的SUMMIT(thesummit-sf.com)、Gitizin Place(t.cn/hgZmzw)、RocketSpace(rocket-space.com)等,在这几个平台上,都出现了一些不错的团队。国内同类模式有位于上海的“新单位”。这更像是一个创业孵化器,在这里创建团队,在这里办公、成长或者解体;这里也是投资人和创业者互相拣选的市场,各路投资人在这里与创业者交流想法、影响创业团队、找项目。走进车库咖啡,就像走进了一个充满生命力但有序的创业者市集。
车库之名
建立“车库”的想法,最开始有很强的“玩票”性质。
苏菂,一家上市公司的投资总监,在工作中需要接触创业团队。他发现,平均每天见3到4个项目已经属于高效率,很多时间浪费在了路上。而且随着房租的急剧蹿升,创业者也面临着成本高企的难题,他接触的许多项目,起初都是在家里或地下室办公。
能不能打造一个开放式的办公环境,同时也给投资者提供一个沟通和聚会的场所?在一个投资者的聚会上,苏菂的想法一呼百应。名字起的看似简单,叫车库。但在创投界,这个平实的名字却具有神奇色彩——上个世纪30年代,比尔·休利特和戴维·帕卡德租下了加州的一间车库,创立了惠普;上世纪70年代,乔布斯的苹果诞生于车库,盖茨在车库里有了微软的雏形。上世纪末,Google也是两位创始人在租来的一间车库里创办的……
“美国的车库多且价格低廉,这让苹果、惠普、Google等企业在初创时能以极低的成本创业。反观中国,现在缺少一些适合早期创业的场所。”苏菂说,能否建立一个场所,让创业者不需花费太多就能坐上一天,而所有有投资意向的人也能以此为“据点”,沟通交流。
这个想法让诸多投资人热血沸腾。资金,是不缺的。让这些投资人愁的是一直没有一个固定、安静的地方聚会。如果真能在“车库”培养出苹果和谷歌这样的企业,那他们就是英雄背后的英雄。至于这种模式能否盈利,大伙儿反倒不很在意。
“作为中国硅谷的诞生地,中关村西区的地位无可替代。”苏菂说,这里的创业资源、金融资源都是全中国最密集的。
从中关村大街的海龙大厦往西步行,就进入了中关村西区。这块弹丸之地,被公认为中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发源地。漫步中关村西区,微软、神州数码、普天、新浪、爱国者……高科技公司的巨型LOGO接连不断,一栋栋玻璃幕墙的高楼内是一家家正在崛起或已负盛名的IT公司。
车库咖啡的服务模式
目前车库咖啡提供的服务主要有三类。
首先是资源匹配,也即通过各种方式让创业团队之间互相了解促进交流,包括午间的分享,车库咖啡团队的私下搭桥,以及创业团队之间本身的交流等,当然,促进他们和投资人的对接也是必不可少的。
其次是线上产品。目前,车库咖啡的王章在线有个产品墙,主要提供给早期创业团队做项目展示,为期六个月。上线不到一个多月,已经有百余个项目在展示,最多的一个产品一周获得上千的IP浏览量,这对创业者来说是很实惠的展示地。
三是创业服务部,这要收会员服务费。现在是一年1200元,会员可以获得价值上万的创业服务包,如车库咖啡和阿里云在战略合作提供的阿里云产品的免费使用,还有如法律和财务服务,甚至包括印名片等。苏说,“这个是超值的,第一期先招50个会员,之前我们有调研,需求很大,我们就是要整合更多的资源为创业团队降低创业成本。”
事实上,车库咖啡就像是一个创业资源池。创业者能够以很低的成本在这里获取创业资源的支持,他们都愿意来这里。来这里的每个人其实都代表着一类资源,这就形成一种良性循环。资源汇聚之后,车库咖啡通过线上或线下方式让他们实现资源匹配和社交。
目前,车库咖啡的收益来源不多,主要是咖啡和广告,车库咖啡的楼梯上有创业团队的广告,但金额不大。赚钱都是随着价值提升而不断产生的。车库咖啡的“手模墙”也是盈利方式。“手模墙”是车库咖啡周年庆时,让一些创业团队创始人做的手模贴在车库咖啡的墙壁上。目前,车库咖啡的盈亏还没有持平。
美国有类似的模式,他们有三层结构“咖啡+孵化器+基金”。但美国的模式在建立之初和车库咖啡的目的就不一样,他的目的是直接投资,而车库咖啡是做平台。国内的创投孵化器形态就那么几种,车库发展快是因为我们这个形式还没有,定位非常清晰,只做创投服务。但美国的创投服务形态有几十种,细分市场特别多。比如,有的就免费提供办公场地,但要求顾客是知名公司的副总,他们只有一个条件,就是公司上市时,他要5%的优先认购权。当下中国科技创业崛起,但车库的创投产业链不完整,严重脱节,国内的创投服务市场空间足够大,车库的未来也就有足够的想象空间。
对于未来,苏菂现在比较有信心了。他在宾馆一楼到咖啡店的楼道里设置了六七个广告位,虽然目前还空着,但已经有许多投资机构希望能在上面刊登广告。未来车库咖啡也将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