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里·佩奇(Larry Page)腹背受敌。一方面,这位谷歌CEO必须面对即将上市的社交网站劲敌Facebook;另一方面,他得应付苹果(Apple),因为科技战场已经因苹果的崛起,转入智能手机与平板电脑的领域。
许多人开始议论纷纷,说谷歌已经成为第一个笨重、迟缓的垄断业者,甚至有人说,谷歌创意尽失,只能亦步亦趋、随人起舞,一年前出任谷歌CEO的佩奇,除了必须抵挡这些批判之外,还得领导公司进军两大对手创下的战场。
佩奇面对媒体力斥谷歌不再具有创意的说法。他表示:“尽我们所能,为使用者生产最好的产品,是我们最首要的事。经过这么多年,我们在世界各地经历这么多各式各样议题之后,我想我们已经证明了这一点。”
重掌谷歌兵符,重振硅谷传奇之名
公司创办人有时必须回归、重掌公司。佩奇不是这么做的第一人。霍华德·舒尔茨(Howard Schultz)曾重返星巴克(Starbucks),结果成绩斐然;戴尔(Michael Dell)也曾二度领导戴尔电脑,成效却不大。
对佩奇这样一位年纪犹轻的科技企业家而言,乔布斯(Steve Jobs)1997年重返苹果,无疑是最鲜明的成功典范。他们所处情境并非完全相同:不同于乔布斯的是,佩奇一直没有离开他创办的公司。不过就某一重要层面而言,将佩奇与乔布斯相提并论却也言之有理。
90年代,为应对电脑世界的变化,苹果需要一个更精密的操作系统,于是收购乔布斯的NeXT。
今天,由于越来越多的使用者放弃冷冰冰的计算程序、开始通过朋友的眼光观察网络,谷歌也需要设想一种全新的应对之道。尽管10年来,谷歌也推出Orkut等社交网络,但佩奇承认谷歌低估了朋友的影响力。他说,“我们的使命是整理世界资讯,供全世界人民一起享用。我想,就人的这一部分而言,我们可能没有做到我们应该做的。”
谷歌对社交网络的投入始终慢了一步,他也曾经遭到公司创立以来未曾面对的种种讨伐。欧美诸国的反垄断当局,正就谷歌在网络搜索这方面是否营私包庇一事进行调查,一些民间消费者组织指谷歌有负使用者信任,要求谷歌改善隐私保护政策,许多博客作者也宣称谷歌已经变质,还质疑谷歌是否为恶。
佩奇笑看这一切指控。他说,其实谷歌一点也没有变,“我们之所以为我们,就是要运用大规模科技优势助人,让人生更美......这精神始终未变......我想,我们今后要做的还有太多太多。”
1998年,25岁的佩奇与谢尔盖·布林(Sergey Brin)创办谷歌。源起于斯坦福大学一项研究作业的谷歌,却在短短10年间成为跨越全球、市值千亿的巨型业者,无论就任何角度而言,他都是硅谷史上最成功的一家公司。
重整人事产品,制定明确的努力目标
但当佩奇去年4月重掌兵符时,谷歌已经成为一家漫无重心、杂乱而失控的公司。在一味标新立异与好奇心的去试下,谷歌不断推出不成熟、不成功的产品,而来自反垄断与隐私保护当局与日俱增的压力,以及谷歌街景车拦截家庭网络资料这类竞争,也另公司原CEO施密特(Eric Schmidt)疲于奔命,无暇顾及日常抉择。
为重拾公司重心,施密特放下CEO大位,转任执行主席,布林负责研发新科技产品。佩奇则担任CEO,处理日常抉择,一旦公司出错,也得背负骂名。套用谷歌Chrome部门资深副总的话,佩奇很可能是如今全公司压力最大的人。在正式走马上任之前,佩奇花了几个月的时间,改组领导班底。长年担任谷歌董事的Rarn Shriram说,佩奇很清楚他要的是什么样的组织,他亲挑人选,管理公司重大要务,还为他们钦定目标。
为加速这家员工近3万人公司的决策,佩奇用了一招纽约市长Mike Bloomberg的管理办法。Mike Bloomberg规定,纽约市政府各部门首长每天必须在市政厅聚会一段时间。佩奇也在谷歌园1900号楼的4楼开了一间会议室,要求高层主管每天在会议室小聚。
佩奇开始删除效果不佳的产品,将Knol、Google Wave等等送入谷歌坟场。谷歌经他重整,划分为研究、广告、YouTube、Android、Chrome、商务,与社交网络七个部门。佩奇负责为各部门领导人制定明确的短期与长期目标。
2011年6月,谷歌推出社交网络部的产品Google+,佩奇要求每一位员工聚焦于社交网络,并以这项产品的成败作为年终红利发放的考核标准。他对Google+的进展很满意。佩奇说,“我们进军这个市场一年都不到,但进度非常好,在许多方面都和我预期的好太多。”
不过许多谷歌观察家、股东与分析师对此说法存疑。根据ComScore的数据,Google+已有一亿会员,在今年1月,会员平均每人使用时间为3.3分钟。Facebook则有八亿五千万使用者,平均使用时间达7.5小时。
收购摩托罗拉,强化谷歌的专利阵容
2011年7月,谷歌试图收购加拿大电信业者Nortel的专利,结果因微软、索尼、RIM与苹果等组成的对手财团竞争而失利。一夕之间,全球半数智能手机使用的Android开放资源行动作业系统,似乎成为高科技世界专利大战的牺牲品。
一个月后,谷歌以125亿美元天价买下美国科技公司、拥有本身专利的摩托罗拉。佩奇说,“收购摩托罗拉,能强化谷歌的专利阵容,增加我们的竞争力。此后,我们更能保护Android,抗拒微软、苹果等对手的反竞争威胁。”
佩奇提到Walter Isaacson所著《乔布斯传》中提到的一件轶事。根据书中的说法,佩奇在乔布斯去世前不久,找上乔布斯。建议乔布斯提供如何经营谷歌的建议。书中说,曾因谷歌抄袭iPhone,而扬言对谷歌发动“核子大战”的乔布斯,结果将夙愿撇开一旁,为佩奇提供了建议。
对这件事,佩奇另有版本。他说,事实上是乔布斯在临终前数月找上他,而不是他找上乔布斯求教。
佩奇说,两人见面以后,乔布斯为如何管理一些公司提出一些有用的建言。佩奇认为,乔布斯对谷歌的痛恨并非全然真心,其实是在作战。乔布斯之所以对Android恨的咬牙切齿,为的只是激励苹果员工。佩奇说,要员工从心里相信他们遇到强劲的对手,激励他们同仇敌忾,这一招对许多公司都很管用。但我个人相信,向高处看比较好,不要只盯着竞争对手。
这可能是硅谷又以不解的罗生门。乔布斯既然已经作古,现在是佩奇的天下,但想要保住江山,看来佩奇还要再加把劲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