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人物People › 正文

华为CEO任正非:千古兴亡多少事 一江春水向东流

Lacy 发布于 2012-04-25 16:12 阅读次 

华为CEO任正非军人出身的任正非,无论在个人气质还是在管理风格上都有些个人主义的气息。但也正是这种勇往直前,追求自我的勇气才能够使华为从一个小小的作坊成为当今的行业巨擘。

从军人到企业家的转变

1944年10月25日,任正非出生于贵州偏远山区的一个农村家庭,在7个孩子里排行老大。家中生活异常艰辛,父母都是教师,母亲经常借钱贴补家用。他后来在一份内部杂志中写过一篇文章。“直到高中,”他写道,“我从没有过一件像样的衬衣。”

任正非1963年毕业于重庆建筑工程学院,1974年参军。由于当时工程人才匮乏,因此军方破格让他加入工程兵部队。他后来表示,自己当时被排 挤在一个内部圈子之外。“我大学时无法入团,参军后没能入党,”他在去年发给员工的一封邮件中写道,“我的人生总是遭遇逆境,我变得孤僻了。”

尽管如此,任正非还是表现优异。他被提拔为副所长,相当于副团长,并于1978年受邀参加全国科学大会,1982年参加党代会。在邓小平次年宣布裁军后,他的军人生涯就此结束。

任正非很快干了多份工作,他意识到,自己的知识已经无法适应日新月异的科技发展。他怀揣着2.1万元人民币与朋友一起在深圳创办了华为,主营电 信设备。任正非很快将公司推到了价值链的上游。起初模仿其他公司的产品,后于1990年代早期开始自主设计生产产品。1993年,华为推出了 C&C08,这是一款数字电信交换机,不仅性能可靠,价格也远低于其他系统。

尽管有人认为任正非的成功得益于军方背景,华为早期的合同很少来自军方。相反,华为却借助半军事化战略对抗关系网更深厚的竞争对手。这种战略后来被誉为“狼性”。任正非当时说,如果跨国公司是大象,华为就是老鼠——不仅要具备敏锐的嗅觉和强烈的竞争本能,还要与合作和牺牲精神相融合。

任正非以智取胜,把重点放在农村地区,首先在那里部署销售力量,随后再进军城镇。他将这些地区经理称作“游击队长”,给予其很大的自治权。但他后来承认,并没有充分理解该如何管理他们。不过,这种方式的确奏效了。

由于同意组建合资公司,并让当地政府通过每年的分红收回了很多投资,华为赢得了很多区域性电信合同。到1996年,华为在中国电信交换机市场的份额已经高居第二。任正非次年开始向海外扩张,瞄准尚未开发的非洲和俄罗斯。华为多数情况下都向资金短缺的发展中国家运营商提供软贷款。例如,根据日本贸易振兴机构(JETRO)撰写的一篇论文,该公司2004年曾经利用从国家开发银行获得的100亿美元信贷额度发放贷款,报价比竞争对手最多低70%。。

任正非鼓励员工努力工作,尤其是研发部门。欧洲研发人员每年工作约1400小时,华为中国研发人员达到这一数字的两倍,但成本却低至六分之一。由于工程师长期加班,因此干脆睡在办公室,华为也因此诞生了著名的“床垫文化”。

1995年,华为的业务还仅限于农村市场,但到2000年,其年销售额增长了10倍。然而在任正非看来,华为的未来依旧危机四伏。

任正非提拔年轻有为的光学工程师李一男(微博)为副总裁,那一年,李一男还不到30岁。但2000年,他却眼睁睁看着李一男离职创办了一家与华为竞争的公司。彼时,互联网泡沫开始破裂,电信行业持续多年的大跃进式投资也宣告结束。

华为的“狼”性文化

电信是一个竞争残酷的行业,世界上任何电信公司不是发展,就是灭亡,没有第三条路可走。华为同样如此,没有退路,要生存,就得发展。

在压力面前,任正非立下誓言:“处在民族通信工业生死存亡的关头,我们要竭尽全力,在公平竞争中自下而上发展,决不后退、低头”;“不被那些实力雄厚的公司打倒”;“十年之后,世界通信行业三分天下,华为将占一分”。带着这些信念,任正非的管理显得强硬甚至几近偏执。

任正非的军人血统融进了骨子里,他经常和员工讲毛泽东、邓小平,谈论三大战役、抗美援朝,而且讲得群情激昂。他讲到,在战场上,军人的使命是捍卫国家主权的尊严;在市场上,企业家的使命则是捍卫企业的市场地位。而现代商战中,只有技术自立,才是根本,没有自己的科研支撑体系,企业地位就是一句空话。因此,任正非选择了走技术自立,发展高新技术的实业之路。

这种传奇更多的是来源于一种反差。华为所打造的新锐的网络技术,所建立的是透明而现代化的企业总部,所追求的是高度竞争的企业文化,但任正非却用中国最传统的方式管理华为。革命化的团结大动员、唱军歌式的管理模式在华为是一种有趣的特殊现象。

事实上,华为就是任正非,而任正非就是华为,正如“文如其人”一样,企业也如其创始人。

经历了多次大环境起伏,任正非对危机特别警觉,在管理理念中也略带“血腥”,认为做企业就是要培养一批狼。因为狼有让自己活下去的三大特性,一是敏锐的嗅觉,二是不屈不挠、奋不顾身的进攻精神,三是群体奋斗。任正非还有些“狡猾”,他不满足于只像狼,而是要求华为的每个部门都要有一个狼狈组织计划,既要有进攻性的狼,又要有精于算计的狈。

或许正是这些凶悍的企业文化,使华为成为连跨国巨头都寝食难安的一匹“土狼”。

任正非将常用这句话来总结华为的起起落落:“千古兴亡多少事,一江春水向东流,流进太平洋,流进印度洋,不回头。”

目前,尽管全球电信基础设施投资紧缩,但华为的国际收入还是从2001年的3.28亿美元增长到2002年的5.52亿美元。如今,华为的触角已经遍及40个国家和地区。显然华为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电信设备制造商之一。而华为还是想赢得AT&T、Verizon和Sprint等客户,这也是华为未来所要努力的方向。

华为CEO任正非军人出身的任正非,无论在个人气质还是在管理风格上都有些个人主义的气息。但也正是这种勇往直前,追求自我的勇气才能够使华为从一个小小的作坊成为当今的行业巨擘。

从军人到企业家的转变

1944年10月25日,任正非出生于贵州偏远山区的一个农村家庭,在7个孩子里排行老大。家中生活异常艰辛,父母都是教师,母亲经常借钱贴补家用。他后来在一份内部杂志中写过一篇文章。“直到高中,”他写道,“我从没有过一件像样的衬衣。”

任正非1963年毕业于重庆建筑工程学院,1974年参军。由于当时工程人才匮乏,因此军方破格让他加入工程兵部队。他后来表示,自己当时被排 挤在一个内部圈子之外。“我大学时无法入团,参军后没能入党,”他在去年发给员工的一封邮件中写道,“我的人生总是遭遇逆境,我变得孤僻了。”

尽管如此,任正非还是表现优异。他被提拔为副所长,相当于副团长,并于1978年受邀参加全国科学大会,1982年参加党代会。在邓小平次年宣布裁军后,他的军人生涯就此结束。

任正非很快干了多份工作,他意识到,自己的知识已经无法适应日新月异的科技发展。他怀揣着2.1万元人民币与朋友一起在深圳创办了华为,主营电 信设备。任正非很快将公司推到了价值链的上游。起初模仿其他公司的产品,后于1990年代早期开始自主设计生产产品。1993年,华为推出了 C&C08,这是一款数字电信交换机,不仅性能可靠,价格也远低于其他系统。

尽管有人认为任正非的成功得益于军方背景,华为早期的合同很少来自军方。相反,华为却借助半军事化战略对抗关系网更深厚的竞争对手。这种战略后来被誉为“狼性”。任正非当时说,如果跨国公司是大象,华为就是老鼠——不仅要具备敏锐的嗅觉和强烈的竞争本能,还要与合作和牺牲精神相融合。

任正非以智取胜,把重点放在农村地区,首先在那里部署销售力量,随后再进军城镇。他将这些地区经理称作“游击队长”,给予其很大的自治权。但他后来承认,并没有充分理解该如何管理他们。不过,这种方式的确奏效了。

由于同意组建合资公司,并让当地政府通过每年的分红收回了很多投资,华为赢得了很多区域性电信合同。到1996年,华为在中国电信交换机市场的份额已经高居第二。任正非次年开始向海外扩张,瞄准尚未开发的非洲和俄罗斯。华为多数情况下都向资金短缺的发展中国家运营商提供软贷款。例如,根据日本贸易振兴机构(JETRO)撰写的一篇论文,该公司2004年曾经利用从国家开发银行获得的100亿美元信贷额度发放贷款,报价比竞争对手最多低70%。。

任正非鼓励员工努力工作,尤其是研发部门。欧洲研发人员每年工作约1400小时,华为中国研发人员达到这一数字的两倍,但成本却低至六分之一。由于工程师长期加班,因此干脆睡在办公室,华为也因此诞生了著名的“床垫文化”。

1995年,华为的业务还仅限于农村市场,但到2000年,其年销售额增长了10倍。然而在任正非看来,华为的未来依旧危机四伏。

任正非提拔年轻有为的光学工程师李一男(微博)为副总裁,那一年,李一男还不到30岁。但2000年,他却眼睁睁看着李一男离职创办了一家与华为竞争的公司。彼时,互联网泡沫开始破裂,电信行业持续多年的大跃进式投资也宣告结束。

华为的“狼”性文化

电信是一个竞争残酷的行业,世界上任何电信公司不是发展,就是灭亡,没有第三条路可走。华为同样如此,没有退路,要生存,就得发展。

在压力面前,任正非立下誓言:“处在民族通信工业生死存亡的关头,我们要竭尽全力,在公平竞争中自下而上发展,决不后退、低头”;“不被那些实力雄厚的公司打倒”;“十年之后,世界通信行业三分天下,华为将占一分”。带着这些信念,任正非的管理显得强硬甚至几近偏执。

任正非的军人血统融进了骨子里,他经常和员工讲毛泽东、邓小平,谈论三大战役、抗美援朝,而且讲得群情激昂。他讲到,在战场上,军人的使命是捍卫国家主权的尊严;在市场上,企业家的使命则是捍卫企业的市场地位。而现代商战中,只有技术自立,才是根本,没有自己的科研支撑体系,企业地位就是一句空话。因此,任正非选择了走技术自立,发展高新技术的实业之路。

这种传奇更多的是来源于一种反差。华为所打造的新锐的网络技术,所建立的是透明而现代化的企业总部,所追求的是高度竞争的企业文化,但任正非却用中国最传统的方式管理华为。革命化的团结大动员、唱军歌式的管理模式在华为是一种有趣的特殊现象。

事实上,华为就是任正非,而任正非就是华为,正如“文如其人”一样,企业也如其创始人。

经历了多次大环境起伏,任正非对危机特别警觉,在管理理念中也略带“血腥”,认为做企业就是要培养一批狼。因为狼有让自己活下去的三大特性,一是敏锐的嗅觉,二是不屈不挠、奋不顾身的进攻精神,三是群体奋斗。任正非还有些“狡猾”,他不满足于只像狼,而是要求华为的每个部门都要有一个狼狈组织计划,既要有进攻性的狼,又要有精于算计的狈。

或许正是这些凶悍的企业文化,使华为成为连跨国巨头都寝食难安的一匹“土狼”。

任正非将常用这句话来总结华为的起起落落:“千古兴亡多少事,一江春水向东流,流进太平洋,流进印度洋,不回头。”

目前,尽管全球电信基础设施投资紧缩,但华为的国际收入还是从2001年的3.28亿美元增长到2002年的5.52亿美元。如今,华为的触角已经遍及40个国家和地区。显然华为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电信设备制造商之一。而华为还是想赢得AT&T、Verizon和Sprint等客户,这也是华为未来所要努力的方向。


关键字: 华为 任正非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