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新闻News › 正文

拉菲售价“退烧” 红酒市场“畸形热”渐退

Christina 发布于 2012-05-17 10:31 阅读次 

拉菲售价“退烧” 红酒市场“畸形热”渐退拉菲是当前国内最流行的高端红酒品牌。有人估算中国一年要喝掉200万瓶拉菲。但巴黎一个酒商向媒体表示,拉菲年产量最多是24万瓶,而拉菲每年在中国市场大约能分到5万瓶。 目前以拉菲等为代表的名庄酒价格已经出现了下行的趋势。因此有人预言,红酒市场的“畸形”热已经渐退。

红酒市场的“李鬼”们

一年消耗拉菲200万瓶,差不多是拉菲10年的总产量,多出来的上百万瓶“拉菲”究竟从哪里来的?浙江省工商局查处的一桩案件似乎可以侧面回答这个问题。

2012年2月,浙江省工商局查处了义乌市程盛副食品商行经销裸装葡萄酒一案。据了解,程盛商行分别从河北昌黎、山东烟台购入了大量裸瓶葡萄酒,又在香港注册了“法国拉菲葡萄酒(香港)有限公司”和“法国皇家卡斯特庄园有限公司”两家销售公司,然后再将自行印刷的这两家空壳公司的标签贴在裸瓶上,使国产酒摇身变成了名牌酒。

人们喝红酒,追求身体健康与生活品位是主要目的。当前国内的红酒市场供应到底是什么现状呢?产品质量首当其冲。自1994年国内葡萄酒行业标准试图与国际接轨的“国标”出台后,考虑到参差不齐的中国红酒各生产商的综合条件,继而又出台了一个“行标”,并允许半汁葡萄酒的存在,也就意味着葡萄酒可以勾兑,兑酒精、兑水等,这给中国红酒市场带来了一片混乱,直到2004年下半年国家废止了《半汁葡萄酒》标准。当时“行标”出现,“国标”遂就作为推荐标,企业可执行可不执行,这本身就给一些葡萄酒企业有了“弹性发展”的空间,加之地方保护主义和地方差异性,使葡萄酒质量的标准低级、混乱。中国葡萄酒业看似蓬蓬勃勃繁花一片,却始终无法和国际葡萄酒业对接。

更多中国红酒从年份品种来说,很多即使2000年后生产的葡萄酒真敢标上1993年制造,谁会调查其酿造历史?谁又能研究其酒质真假?就算有执法人员,倘若葡萄酒文化知识匮乏,又能奈何?品种上更是离谱,白诗南、霞多丽、蛇龙珠、赤霞珠 品丽珠、梅洛……根本不是本地产的葡萄硬说是来自自己优质的葡萄产区,用最普通的葡萄酒冒充名贵葡萄酒。消费者不可能是品酒大师,更不可能拿去鉴定,消费者也只能朴实地看标签,而标签提供给消费者的所谓年份、品种、产地等一定会真实吗?而国外厂商即使从中国进口一些葡萄酒时,都从不相信其生产年份的证明,尽管证明包装上很齐全。毕竟中国不像国外有着严格的葡萄酒行业法规——谁要是年份不符或有其他作弊,都将被视为对消费者构成欺骗,就处罚得他甚至倾家荡产。

国内目前大约有600家左右的葡萄酒生产厂家,有很多根本没有灌装线,更不生产成品,只有榨汁机。但即使一些有生产线的知名企业,也没有自己的葡萄基地,从附近农民手里不确分品种就收购葡萄或葡萄汁。正所谓“七分品种,三分酿造”,这样葡萄酒质量有保证吗?

从灌装散酒来说,目前,国产葡萄酒不超过30万吨,而进口大约有9万吨散装葡萄酒,也就是说,有将近三分之一的国产葡萄酒使用的其实是国外的散装葡萄酒。散装葡萄酒的利润当然较之原瓶装进口要大得多,最大的好处是可以随意贴牌换标,基本上国外的企业很配合,他们只要卖酒,你贴什么标不予干预。这就给中国很多的代理商或企业带来了方便,什么越民族的就是越国际的,就有那么一些企业搞得消费者不知道哪种酒才是中国哪片热土上长出来的葡萄酿造的。

高端葡萄酒的投资方向

拉菲等法国名庄酒价格的下调,在业界看来是消费者对名庄酒投资理性化的强烈信号,在这个大背景之下,名庄酒的投资也开始从被热炒的法国有所分散。中国消费者对超高端葡萄酒的需求不仅限于拉菲,而会更多关注其他全球知名品牌,而中国也会成为世界最大的超高端葡萄酒消费国。

长期关注美国葡萄酒的葡萄酒业人士表示,今年美国葡萄酒的市场在上升,导致部分美国名庄酒的资源更为稀缺。一直以来,法国名庄酒在国内备受造假问题的困扰,另一方面,法国名庄酒2011年名庄酒价格的下跌刺激投资者逐渐开始关注其他地区的名庄酒。美国优质葡萄酒产区纳帕谷今年以来上升的趋势很客观。美国葡萄酒进口商今年对纳帕谷高端葡萄酒的进口量比去年同期上涨了30%以上。纳帕谷一款叫宝石篱的高端葡萄酒,其2007年年份的酒,今年的出厂价就涨了40%,2009年这个年份的酒出厂价也上涨了20%.“2007这个年份的酒,终端零售价也在1000块左右,性价比很高。”

当前中国多行业资本纷纷进入红酒产业。给传统的葡萄酒行业造成巨大的冲击。混乱已久的红酒业,加之这么多业外巨头都试图从不断增长的中国红酒市场里来分一块蛋糕。先不论“隔行如隔山”的他们是否真地懂红酒,关键还得看这些企业或者资本是否能坚持在一个红酒品牌成熟所需要的漫长过程里承担起文化传教士的角色,而不只是所谓“把握潮流商机”赚些眼前的钞票。拉菲价格“退烧”似乎预示着红酒市场正在朝着更为理性的方向发展。

拉菲售价“退烧” 红酒市场“畸形热”渐退拉菲是当前国内最流行的高端红酒品牌。有人估算中国一年要喝掉200万瓶拉菲。但巴黎一个酒商向媒体表示,拉菲年产量最多是24万瓶,而拉菲每年在中国市场大约能分到5万瓶。 目前以拉菲等为代表的名庄酒价格已经出现了下行的趋势。因此有人预言,红酒市场的“畸形”热已经渐退。

红酒市场的“李鬼”们

一年消耗拉菲200万瓶,差不多是拉菲10年的总产量,多出来的上百万瓶“拉菲”究竟从哪里来的?浙江省工商局查处的一桩案件似乎可以侧面回答这个问题。

2012年2月,浙江省工商局查处了义乌市程盛副食品商行经销裸装葡萄酒一案。据了解,程盛商行分别从河北昌黎、山东烟台购入了大量裸瓶葡萄酒,又在香港注册了“法国拉菲葡萄酒(香港)有限公司”和“法国皇家卡斯特庄园有限公司”两家销售公司,然后再将自行印刷的这两家空壳公司的标签贴在裸瓶上,使国产酒摇身变成了名牌酒。

人们喝红酒,追求身体健康与生活品位是主要目的。当前国内的红酒市场供应到底是什么现状呢?产品质量首当其冲。自1994年国内葡萄酒行业标准试图与国际接轨的“国标”出台后,考虑到参差不齐的中国红酒各生产商的综合条件,继而又出台了一个“行标”,并允许半汁葡萄酒的存在,也就意味着葡萄酒可以勾兑,兑酒精、兑水等,这给中国红酒市场带来了一片混乱,直到2004年下半年国家废止了《半汁葡萄酒》标准。当时“行标”出现,“国标”遂就作为推荐标,企业可执行可不执行,这本身就给一些葡萄酒企业有了“弹性发展”的空间,加之地方保护主义和地方差异性,使葡萄酒质量的标准低级、混乱。中国葡萄酒业看似蓬蓬勃勃繁花一片,却始终无法和国际葡萄酒业对接。

更多中国红酒从年份品种来说,很多即使2000年后生产的葡萄酒真敢标上1993年制造,谁会调查其酿造历史?谁又能研究其酒质真假?就算有执法人员,倘若葡萄酒文化知识匮乏,又能奈何?品种上更是离谱,白诗南、霞多丽、蛇龙珠、赤霞珠 品丽珠、梅洛……根本不是本地产的葡萄硬说是来自自己优质的葡萄产区,用最普通的葡萄酒冒充名贵葡萄酒。消费者不可能是品酒大师,更不可能拿去鉴定,消费者也只能朴实地看标签,而标签提供给消费者的所谓年份、品种、产地等一定会真实吗?而国外厂商即使从中国进口一些葡萄酒时,都从不相信其生产年份的证明,尽管证明包装上很齐全。毕竟中国不像国外有着严格的葡萄酒行业法规——谁要是年份不符或有其他作弊,都将被视为对消费者构成欺骗,就处罚得他甚至倾家荡产。

国内目前大约有600家左右的葡萄酒生产厂家,有很多根本没有灌装线,更不生产成品,只有榨汁机。但即使一些有生产线的知名企业,也没有自己的葡萄基地,从附近农民手里不确分品种就收购葡萄或葡萄汁。正所谓“七分品种,三分酿造”,这样葡萄酒质量有保证吗?

从灌装散酒来说,目前,国产葡萄酒不超过30万吨,而进口大约有9万吨散装葡萄酒,也就是说,有将近三分之一的国产葡萄酒使用的其实是国外的散装葡萄酒。散装葡萄酒的利润当然较之原瓶装进口要大得多,最大的好处是可以随意贴牌换标,基本上国外的企业很配合,他们只要卖酒,你贴什么标不予干预。这就给中国很多的代理商或企业带来了方便,什么越民族的就是越国际的,就有那么一些企业搞得消费者不知道哪种酒才是中国哪片热土上长出来的葡萄酿造的。

高端葡萄酒的投资方向

拉菲等法国名庄酒价格的下调,在业界看来是消费者对名庄酒投资理性化的强烈信号,在这个大背景之下,名庄酒的投资也开始从被热炒的法国有所分散。中国消费者对超高端葡萄酒的需求不仅限于拉菲,而会更多关注其他全球知名品牌,而中国也会成为世界最大的超高端葡萄酒消费国。

长期关注美国葡萄酒的葡萄酒业人士表示,今年美国葡萄酒的市场在上升,导致部分美国名庄酒的资源更为稀缺。一直以来,法国名庄酒在国内备受造假问题的困扰,另一方面,法国名庄酒2011年名庄酒价格的下跌刺激投资者逐渐开始关注其他地区的名庄酒。美国优质葡萄酒产区纳帕谷今年以来上升的趋势很客观。美国葡萄酒进口商今年对纳帕谷高端葡萄酒的进口量比去年同期上涨了30%以上。纳帕谷一款叫宝石篱的高端葡萄酒,其2007年年份的酒,今年的出厂价就涨了40%,2009年这个年份的酒出厂价也上涨了20%.“2007这个年份的酒,终端零售价也在1000块左右,性价比很高。”

当前中国多行业资本纷纷进入红酒产业。给传统的葡萄酒行业造成巨大的冲击。混乱已久的红酒业,加之这么多业外巨头都试图从不断增长的中国红酒市场里来分一块蛋糕。先不论“隔行如隔山”的他们是否真地懂红酒,关键还得看这些企业或者资本是否能坚持在一个红酒品牌成熟所需要的漫长过程里承担起文化传教士的角色,而不只是所谓“把握潮流商机”赚些眼前的钞票。拉菲价格“退烧”似乎预示着红酒市场正在朝着更为理性的方向发展。


关键字: 拉菲 红酒市场 投资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