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的高考是最能反映中国教育制度激烈程度的事件,每到这个时候,学校、毕业班的老师和学生都绷紧神经、积极备考,生怕在这条聚集千军万马的独木桥上出现丝毫差错。
近日,网络上一组“吊瓶班”的照片引起了社会各界的热议。灯火通明的教室内,每一张课桌上都堆满了书,教室半空中拉起的铁丝上挂了很多吊瓶。20多名学生正一边埋头学习一边打着吊瓶。这不是在拍电视剧,而是湖北省一所省级重点示范中学孝感一中高三(3)班的真实情况。
据称,该地向来就有临近高考前,家长带着考生到医院打吊针给身体“加油”的惯例。最常见的针剂是氨基酸和丙种球蛋白。
原来,今年入春以来,由于孝感当地气候反常,很多高三学生家长为了帮孩子增强体质、补充能量、全力冲刺高考,纷纷要求学校给学生打氨基酸。起初,校方并没答应,并告诉家长,往届学生都是自行到医院打针的。但打一瓶氨基酸要花掉近3个小时,“去一趟医院、加上排队时间,大半天都耗进去了,太耽误课程”。学校领导在得知这一情况后,方才安排学校医务室准备在校为学生注射氨基酸的工作。
随后,学校向近1300名高三学生发布消息:按照自主自愿的原则,学生交纳10元即可在学校医务室打一瓶氨基酸。目前,已经有400名左右的高三学生在学校注射了氨基酸。
可是,学生在教室里挂起吊瓶的照片为何会被传到网上呢?
原来,大部分学生都是分批到医务室接受注射的,只有这一个班的同学想出在教室里打针的点子来。有一天,学生们先斩后奏,自己在教室里牵起铁丝,几个男同学又从医务室把自己班上预订的氨基酸注射液搬走,一切就绪后,孩子们又派代表来央求校医院的大夫。接着就发生了教室里打吊瓶的事情。不料,竟有淘气的学生用手机拍下照片和视频并传上网,一石激起千层浪。
让我们抛开在教室内打吊瓶校方是否有过错这一点,单看如此大动干戈打吊瓶对学生是否真的能起到想象中的效果。据此,北京积水潭医院营养科主任赵霞表示,氨基酸能补充人体所需蛋白质,但它能够通过正常饮食获得。打吊瓶补充氨基酸,非但无法吸收营养成分,反而有风险性,比如引发输液发热反应,最后适得其反。
无论是家长、学生主动提出打氨基酸,还是学校贴钱让学生们足不出户在校打针,都是为学生在最后冲刺期不浪费每一分钟,这样做的初衷虽然是好的,但实际非常愚蠢。让我们感到吃惊的是,学校本应是教育的殿堂,却成为愚昧思想的传播地。分析其深层原因,中国的教育制度才是罪魁祸首。
中国的教育制度衍生了“一考定终身”这种观念,学校、家长、学生都被这种观念深深毒害。他们如此努力的付出,最终的产物可能只是一帮应试高手,相比美国教育制度鼓励学生发挥潜能,全面发展综合素质而言,中国的教育制度落后的不是一点点。
“吊瓶班”看似无奈甚至冷幽默的背后,实际透着一股中国教育制度的悲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