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茶本是一件风雅事,不应该沾惹太多的市侩气。但是近来出现了茶叶价格堪比黄金的现象,许多网友戏称这些茶叶为“天价茶叶”。翠绿的茶叶创造出了惊人的价格,而这种盲目高价更多的只是象征意义并无实际意义,但是让人觉得淡泊,清新,高雅的茶叶已经成为了奢侈品。
高端头茶是如何诞生的
顶级茶的品质自然离不开好的自然环境。只有亲自去了茶园,才会有深刻的体会。唐朝诗人韦应物在《喜园中茶生》中有云:“洁性不可污,为饮涤尘烦。此物性灵味,本自出山原。”茶园一般都藏在青山绿水间。
每年4月中旬开始采茶,一年中最好的茶就是这时候出来的。若恰逢降雨天气,茶园内云雾蒙蒙,漫山遍野的茶树吐着嫩芽,使人恍若置身江南烟雨中。
上好的茶叶从生长环境到加工都要求尽善尽美。
茶苗是剪的枝子培育成小苗,属于无性繁殖,是纯种,将来长出的茶叶无论颜色、大小、形状、口感全是一致的。而种子不纯,茶叶颜色有黄有绿,大小、口感都不一致。
俗话说“平地长好花,高山出好茶。”对于茶树的生长,要有得天独厚的环境。山中昼夜温差大,白天气温高,茶树进行光合作用强,而晚上气温低,植物的呼吸作用弱,消耗也就少,所以留存的有机物就多。施肥也是有讲究的。一般用的是豆粕、豆饼腐熟发酵,杀虫用的是生物农药和物理措施。采摘的过程更是精耕细作,不夸张的讲,五万个嫩芽才制得一斤好茶。
高端头茶,用的茶青(鲜料)全是‘针’,只有一个芽。这样的料,到农户家里收,一斤不给五六百元人家根本不给采。如果是有机料则要上千元,关键是无处可买。四斤半鲜料出一斤干茶,光鲜料成本就要5000元。”
这种高端头茶的包装也很贵,一个汝窑茶杯就要650元,这还不是出自大师之手。再加上采摘费、炒制费、运输费、物流费、燃料费,销售店面的费用、店员工资、各种税费及一定的利润空间,售价高达两万元的高端头茶就诞生了。
被“炒”出来的天价茶叶
对于天价茶叶,其实很大程度这是为制造噱头而进行的炒作,同时也暴露出我国茶叶市场一些不正常现象。现在一些高档茶是,买茶的不喝茶、喝茶的不买茶,因此许多购买者并不知道其质量如何而只认价格,这大大削弱了按质论价的机制,从而也容易导致销售者攀比,价格畸高。
目前茶叶过度包装的现象比较普遍,在一定程度上也推高了价格。有的包装重量比茶叶本身的3倍还重,包装成本占茶叶总成本的10%到20%。
然而,在我国不少茶叶开始走向“奢侈品”的背后,却是我国茶叶企业难以做大的尴尬局面。中国茶叶流通协会评选出的2010年中国茶叶行业百强企业的销售额合计约223.4亿元,而有业内人士指出同样经营茶叶及相关产品的立顿公司,其一年的销售就能达到这个水平。
此外,我国大量的茶叶外销也依然处于低级原材料阶段。据中国食品土畜进出口商会茶叶分会统计,2011年我国茶叶出口32.26万吨,但金额只有9.65亿美元,平均每公斤只有2.99美元,这和国内动辄几百元几千元500克的茶叶反差巨大。
对于我国茶产业价格走高但规模难以做大的原因,这主要和我国的茶叶利用方式和销售方式有关。
我国茶产业模式还大多停留在传统的冲泡干茶上,这和现代的快节奏有一定冲突,而立顿、康师傅等企业则以袋装茶和茶饮料的方式来迎合消费者。
我国茶叶的品种和口味多样,与快餐式的饮茶模式不同,对于中高档茶叶鉴别和品茶习惯需要一定的培养过程,这也造成了茶叶跨区域推广的困难。
我国悠久的茶文化不能丢弃,做得好同样可以做出大品牌。国外有些名牌产品就是走高端路线,客户群其实并不庞大。如果能坚持产品的品质,培育好顾客的品位,就能把好茶做出好价格,从而做大企业。
“天价茶”多是经销商炒作行为,市场的无序定价对于茶农和消费者来说都十分不利。我国茶产业应尽快走品牌之路,保证质量,并不断拓展产业链,使产业惠及更多民生。
茶叶价格炒那么高,但实际收购价根本没那么高,在安溪几百元500克的茶叶越来越少,过度炒作名不副实,受害的只能是茶农。现在年轻人已开始转向咖啡、果汁等西式饮料,茶叶价格再不规范,对整个市场不利。
目前我国2000多个县中约有一半的县出产茶叶,主要是在偏远山区等经济不发达地区,对于这些地区的农民来说,茶叶往往是他们的经济支柱。
茶产业要长期稳定发展,以目前的成本来看,大部分铁观音茶叶定价应在每500克200—500元为宜。价格过高的茶也不是不可以存在,但应给消费者说明其来源地、总产量、制茶师是谁等信息,并可以追溯,要让消费者有判断依据,而不是乱要价。
我国茶叶企业应注重打造品牌。目前我国茶产业缺乏标准和品牌,应在各大茶叶品种中培育出龙头企业,并逐步建立起行业标准,同样价格同样品质,借助标准化的产品才能做出品牌。
把茶叶当成一种古董来炒作,这个是不可取的,随着季节的变化,随着气候逐渐的回暖很多好茶都出来了,再大量上市以后价格就下来了,当股票一样押宝押上去,股票跌下来了,受害的只能是炒作者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