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3月12日,优酷(纽交所上市:)宣布将以100%换股的方式正式合并。 合并后,优酷股东及美国存托凭证持有者将拥有新公司约71.5%的股份,土豆股东及美国存托凭证持有者将拥有新公司约28.5%的股份。合并后的新公司将命名为优酷土豆股份有限公司(Youku Tudou Inc.)。优酷的美国存托凭证将继续在纽约证券交易所交易,代码YOKU。
土豆与优酷为什么要联姻?联姻之后,路又在何方?
是逼婚?还是自由恋爱?
我们都知道优酷和土豆是国内最早期出现的在线视频网站,他们一直以来都是竞争对手,就在去年年底,他们甚至还因为版权问题闹上了公堂。昔日的对手,以惊人的速度宣布“闪婚”,这不能不令人诧异。从优酷和土豆的CEO的口中,我们能接收到的信息是:优酷和土豆网的合并是为了给用户提供更高质量的视频体验。这样的原因显然很难以令人信服。笔者看来,此次联姻,逼婚成分较大。看完以下分析,相信大家会更加认同这个说法。
根据财报显示,优酷网2011年营收为8.976亿元人民币,净亏损为1.72亿元,土豆网2011年营收为5.1亿人民币,净亏损为5.1亿元。两家巨头都保持了视频网站类企业的“光荣传统”——持续亏损。
巨额亏损来自两个方面的原因,其一是收入不振,其二是成本剧增。一方面,按照传统来说,视频网站的收入来自广告付费和用户浏览付费。但在我国知识产权保护不力的环境下,用户普遍缺乏付费浏览的习惯,于是,企业只能依靠广告商付费来支撑运营。另一方面,对于知识产权保护的日益严格,加上各大巨头急切的“互联网式抢人战略”,又让视频网站不得不投入巨大的“内容成本”购买长视频的版权。另外,迅速高涨的带宽服务器成本也让企业苦不堪言。
更为严重的是,由于YouTube和Hulu的示范效应,这个市场进入了太多的竞争者。充分竞争之下,版权的价格被炒得更高,广告价格被炒的更低。于是,视频网站成为了“烧钱”和“亏损”的象征。
重压之下,优酷和土豆开始依靠UGC(用户生成内容),以分担内容成本。而为了获得购买版权的现金流,两家企业更是先后在美国上市融资,力图缓解资金压力。但天不遂人愿,一向追逐不确定性的华尔街却并不待见两个巨头,两者的股价均持续走低,土豆更是一上市就破发。据双方财报显示,土豆网账上现金为1.54亿美元,而优酷持有现金为5.948亿美元,前者的现金仅够两个季度的消耗。
眼看着窟窿越来越大,土豆的投资者们开始失去了耐心。谁都知道视频网站是未来,但谁也不肯定这个未来还要等多久。刚好,土豆创始人王微持股比例有限(8.6%),机构投资者掌握了话语权。于是,在家长的“逼婚”下,这段姻缘就不难理解了。而相对于土豆在华尔街的低迷表现,优酷以溢价160%出价,“嫁妆”相当可观,“父母”算是满意了。
婚后的他们会幸福吗?
俗话说贫贱夫妻百事衰,逼婚之下的联姻是否美满,很大程度不在于双方的磨合,因为,磨合形成的上述利好并不能解决商业模式的顽疾,随着“腾狐百浪”等奋起直追,这些优势肯定会被消磨殆尽。这段联姻要美满,新公司就必须走上“商业模式创新”的大道,这才是关键!优酷和土豆的合并为他们赢得了调整的宝贵机遇,在我看来,如果要赢得幸福美满的大团圆结局,他们可以从三方面努力。
第一,下大力气改造收益获取系统,打开用户付费渠道。其实,当前的消费者并非不愿意为浏览视频付费,而是嫌付费“太麻烦”。解决这一问题,新公司可以与网络支付平台企业形成合作,让消费者用他们习惯的网络支付方式来付费。另外,据称也有视频网站力图通过手机视频从运营商处分得流量费用。这些都是可以思考的出路。一个成功的例子是,苹果下大力气解决了App Store的收益流转模式,各国的应用软件开发商都能迅速获得苹果的直接支付,而不需要从运营商那里获取收益,这就大大增加了开发者的积极性。
第二,对于用户点击进行分析,增加广告投放精准度,提高广告售价。考虑用户点击量不变,如果可以通过软件,基于用户浏览历史,分析其浏览偏好,就可以为广告的投放给出更精确的建议,广告用户自然愿意支付议价。在广告资源不变的情况下,这种软件分析实际上是把资源调配到了更需要它的人手中,必然大幅提高广告收益,这块市场的增值前景巨大。
第三,打造平台,与内容提供商进行合作。长视频是传统的“进货—售卖”模式,“后向一体化”做自制剧也是这种模式的变种,UGC才是新型的“平台模式”。要想压缩成本,减少风险,形成对于顾客的特有粘性,视频网站必须深耕这一模式。优酷和土豆的新公司可以向App Store和itunes学习,致力于打造一个平台,用户可以上传UGC内容(包括自制小电影),并可根据点击机来分红。这样一来,一是降低了一次性支付版权成本的压力,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点击来为视频进行更合理的定价。
此时正值春天来临,经过合并,土豆与优酷也将迎来事业上的春天,但如果要想实现共同走向欣欣向荣的明天的愿望,就必须勇于创新,敢于改变商业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