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乎所有理财的书,都在强调复利的力量,利上滚利,用钱赚钱,多爽啊!
念研究所的时候,教授为了强调这神奇的法术,举了一个简单的案例:荷兰人向印第安人买纽约市的曼哈顿岛。对,就是被哥斯拉攻击,拥有最多金融肥猫的那座小岛。
文学作品或是左派的说法,都指称荷兰人欺骗了印第安人,用仅值几十美元的小玩意,换一整座岛,实在太坏了!老师说,就算用8%的年息来算,经过400年的复利,那金额已变成上百兆美元,不只是整座曼哈顿岛,甚至比当时全美国的土地总市值更高。
理论与现实的差异
厉害吧?你会用吗?这方法不断地被强调,就表示接受度低。以这个纽约市的案例来讲,至少有两个致命性的缺失。
第一个是8%这个年利率,股票族看不上,但固定收益型产品中,现在看起来与高利贷一样,金融机构里,只有信用卡的利息高过这个数字。且当其时,美国的长期国债利率正从两位数字往下走,所以老师用这个“8”,来表示保守、没有夸大。不过在实务上,要维持400年都这么高,真的很难。
第二个问题是,我们是老百姓,要缴税的!这么有钱,应该适用最高税率,把税率调到4成,净息率降到4.8%,400年下来,报酬率是1亿4000万倍,还是很多,但已经买不起曼哈顿岛了。
实际上操作还有两个限制:再投资机会与报酬率的变动。
对固定收益投资者比较容易,做定存,就设定本利和转入下期就好了。假如以债券或其它息率较高的金融商品为操作标的,还是有转换的空档期,和新债的利息,会影响到收益率。
以前投资信托产品,息率比银行定存多3、4个百分点,可是钱要先进去排队,结束后又耽搁个几天,大概用13个月的时间赚12个月的利息。钱领回来,不见得正好有产品可以投,所以复利效果打折。
完全解决这困境的是美国长期国债。高盛这些投资银行,把每半年配息的债券重新包装,变成中间都不配现金,把这些都折现在发行时的卖价。以30年期,面额100元、年息4%的债券来讲,只卖31元,等30年后还本100元。这就锁定30年利率,完全解决再投资的问题。
股票族难度就高多了,除息的时间与领息不一致,就算想再投资,价格也跑掉了。还有一个更惨的状况,领到现金,不见得可以加码。4月领到2笔股息,都是未上市股,没有再投资机会,也就没有运用复利的机会。
大多数讲股票投资的复利,都是长期投资一个好标的,最后报酬率很高,再换算回来的。这种方法,其实仰赖被投资者的经营能力,比方说,30年前投资伯克希尔•哈撒韦,靠的是巴菲特与曼格的投资能力;15年前买苹果电脑,则是乔布斯的创新能力。
所以复利这概念,其实谈的就是投资部位的控管,只要空手,就和这个累积财富的神秘机器绝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