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商情Market › 正文

海通证券成功登陆香港市场 迈出登陆H股的关键一步

Lacy 发布于 2012-05-08 15:21 阅读次 

海通证券成功登陆香港市场 迈出登陆H股的关键一步重启H股IPO计划

因港股市况不佳,多只新股推迟上市。4月份只有海通证券H股有意重来,但市场担心集资130亿集资认购难以足额。

在正式路演前,海通证券希望获得50%以上来自基石投资者的认购。此步骤完成后,投资者推介的程序可能会被删减。

海通证券已经获得了基石投资者约20亿美元的意向认购。美国华平投资集团此前已表示愿意认购海通证券2.1亿美元H股股份。日本中央三井信托银行也表示,将斥资1200万美元购入海通证券H股。

去年12月海通证券曾尝试登陆H股,但是由于没有吸引到足够多的投资者等因素而放弃。此后,海通证券和承销商密切关注海通A股价格,及中信证券A股及H股价格。该公司3月底并未发行的原因之一,亦是因投资者需要参考中信证券全年业绩,以判断是否投资海通证券。目前,中信A、H股价格差异也越来越小。

与此同时,去年12月27日,海通证券收于7.34元,约9.04港元,甚至低于招股价的下限。显然,如此表现难以调动投资者的热情。此后,海通证券一路走高,4月12日A股收报10.22元(12.58港元),较去年12月招股时的下限价高出34%。

去年下半年至今,多只新股因市况逆转推迟上市。长假过后,暂时只有海通证券有意卷土重来,但市场关注海通拟集资130亿元的巨额,能否获足够认购。综合市场消息,一拖再拖的海通证券已准备随时卷土重来。市场消息指,这间内地第2大券商仍力争于长假后伺机重来。但因是先A后H,受制于H股新股定价不可低于A股的规定,其在港的H股定价难以将价就市,否则将遭到A股股东指控涉嫌贱卖股份。

另一方面,港股近期受民企股核数风潮打击,连带拖累新股市场,原本早于去年底已通过上市聆讯的海润影视,市传这内地最大的民营电视剧制作商,暂已打退堂鼓,无意启动其约15.6亿元的集资计划,主因是不愿降价招徕。

卷土重来的海通证券在4月继续开始冲击港股市场。尽管融资方案并未发生改变,但其在发行的决心上显然已经有了更大的动作。

4月6日,海通证券发出了一份十分亮丽的3月财务简报,报告显示,海通证券母公司实现净利润7.57亿元,营业收入也达到13亿元,截至2012年3月31日,净资产为460.16亿元。

其中最大的亮点是,在债券承销方面呈现爆发式增长,2012年年初至2月底承销金额达361亿元,规模列券商第一。此外,海通证券“两融”余额和交易额的市占率分别达到9.57%和12.72%。

前述香港投资者称,这是典型的“冲量”做法,将一些短期效果能够做得比较好的业务做得漂亮一些。

发行价格难以确定

事实上,海通证券之所以在这次发行中如此专注于发行前的基石投资者,源于它对外资投资者缺乏吸引力。

相比券商,外资投资者更愿意投资于内地银行股。投资银行股能够帮助外资投资内地,进行贷款时获得便利。相比内地银行股,券商股价值稍弱。外资资金即便投资在海通证券上,数额也不会太多。

海通证券去年12月公布的招股书显示,募资金额中的约35.0%将用于战略性收购海外证券公司或进一步拓展海外证券业务。这样的募资用途,不能让投资者看到资金使用的急迫性和良好的回报。

海通证券的2011年业绩快报显示,2011年营业收入为92.9亿元,同比下降4.86%,净利润为31.61亿元,同比减少14.25%。

为顺利上市,动用一切力量

根据海通证券H股上市招股说明书,此次发行中引入的基石投资者增至11家。一位接近此次发行的承销商人士称,“在蛰伏的5个月里,海通和承销商做了极大的努力。”

有消息称,海通证券要求在去年募股交易中担任全球协调人的五家银行引入投资额至少1亿美元的基础投资者,否则可能被取消承销资格。

而此次发行,为国际配售引进11位基石投资者认购5.77亿美元(约45亿港元),占集资总额约33%。而在连日来的国际配售中,又获得了中投、新加坡政府投资公司、国寿、平安保险等机构投资者认购。

不过,招股书显示,基石投资者之一的太盟投资集团(PAG)认购价值3亿美元的海通H 股,其中一半资金通过工银国际安排的银团贷款获得,并将同等价值H股作为贷款抵押;另一位基石投资者凯基证券旗下凯基金融以同样的方式向汇丰借贷,认购三千万美元股份。

一般基石投资者进行的是长线投资,通过短期拆借获得资金进行投资,值得玩味。前述香港投资者认为,这是典型的“强弩之末”,显示海通为了顺利上市,已经动用了一切力量。

海通证券虽已成功登陆香港市场,但是其管理团队是否能够胜任海外并购的管理工作,还需要时间来证明。

海通证券成功登陆香港市场 迈出登陆H股的关键一步重启H股IPO计划

因港股市况不佳,多只新股推迟上市。4月份只有海通证券H股有意重来,但市场担心集资130亿集资认购难以足额。

在正式路演前,海通证券希望获得50%以上来自基石投资者的认购。此步骤完成后,投资者推介的程序可能会被删减。

海通证券已经获得了基石投资者约20亿美元的意向认购。美国华平投资集团此前已表示愿意认购海通证券2.1亿美元H股股份。日本中央三井信托银行也表示,将斥资1200万美元购入海通证券H股。

去年12月海通证券曾尝试登陆H股,但是由于没有吸引到足够多的投资者等因素而放弃。此后,海通证券和承销商密切关注海通A股价格,及中信证券A股及H股价格。该公司3月底并未发行的原因之一,亦是因投资者需要参考中信证券全年业绩,以判断是否投资海通证券。目前,中信A、H股价格差异也越来越小。

与此同时,去年12月27日,海通证券收于7.34元,约9.04港元,甚至低于招股价的下限。显然,如此表现难以调动投资者的热情。此后,海通证券一路走高,4月12日A股收报10.22元(12.58港元),较去年12月招股时的下限价高出34%。

去年下半年至今,多只新股因市况逆转推迟上市。长假过后,暂时只有海通证券有意卷土重来,但市场关注海通拟集资130亿元的巨额,能否获足够认购。综合市场消息,一拖再拖的海通证券已准备随时卷土重来。市场消息指,这间内地第2大券商仍力争于长假后伺机重来。但因是先A后H,受制于H股新股定价不可低于A股的规定,其在港的H股定价难以将价就市,否则将遭到A股股东指控涉嫌贱卖股份。

另一方面,港股近期受民企股核数风潮打击,连带拖累新股市场,原本早于去年底已通过上市聆讯的海润影视,市传这内地最大的民营电视剧制作商,暂已打退堂鼓,无意启动其约15.6亿元的集资计划,主因是不愿降价招徕。

卷土重来的海通证券在4月继续开始冲击港股市场。尽管融资方案并未发生改变,但其在发行的决心上显然已经有了更大的动作。

4月6日,海通证券发出了一份十分亮丽的3月财务简报,报告显示,海通证券母公司实现净利润7.57亿元,营业收入也达到13亿元,截至2012年3月31日,净资产为460.16亿元。

其中最大的亮点是,在债券承销方面呈现爆发式增长,2012年年初至2月底承销金额达361亿元,规模列券商第一。此外,海通证券“两融”余额和交易额的市占率分别达到9.57%和12.72%。

前述香港投资者称,这是典型的“冲量”做法,将一些短期效果能够做得比较好的业务做得漂亮一些。

发行价格难以确定

事实上,海通证券之所以在这次发行中如此专注于发行前的基石投资者,源于它对外资投资者缺乏吸引力。

相比券商,外资投资者更愿意投资于内地银行股。投资银行股能够帮助外资投资内地,进行贷款时获得便利。相比内地银行股,券商股价值稍弱。外资资金即便投资在海通证券上,数额也不会太多。

海通证券去年12月公布的招股书显示,募资金额中的约35.0%将用于战略性收购海外证券公司或进一步拓展海外证券业务。这样的募资用途,不能让投资者看到资金使用的急迫性和良好的回报。

海通证券的2011年业绩快报显示,2011年营业收入为92.9亿元,同比下降4.86%,净利润为31.61亿元,同比减少14.25%。

为顺利上市,动用一切力量

根据海通证券H股上市招股说明书,此次发行中引入的基石投资者增至11家。一位接近此次发行的承销商人士称,“在蛰伏的5个月里,海通和承销商做了极大的努力。”

有消息称,海通证券要求在去年募股交易中担任全球协调人的五家银行引入投资额至少1亿美元的基础投资者,否则可能被取消承销资格。

而此次发行,为国际配售引进11位基石投资者认购5.77亿美元(约45亿港元),占集资总额约33%。而在连日来的国际配售中,又获得了中投、新加坡政府投资公司、国寿、平安保险等机构投资者认购。

不过,招股书显示,基石投资者之一的太盟投资集团(PAG)认购价值3亿美元的海通H 股,其中一半资金通过工银国际安排的银团贷款获得,并将同等价值H股作为贷款抵押;另一位基石投资者凯基证券旗下凯基金融以同样的方式向汇丰借贷,认购三千万美元股份。

一般基石投资者进行的是长线投资,通过短期拆借获得资金进行投资,值得玩味。前述香港投资者认为,这是典型的“强弩之末”,显示海通为了顺利上市,已经动用了一切力量。

海通证券虽已成功登陆香港市场,但是其管理团队是否能够胜任海外并购的管理工作,还需要时间来证明。


关键字: 海通证券 IPO H股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