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购网站,迎来寒冬?
严格来讲,团购并不是在近两年兴起的,而是好几年以前就有了,一般习惯把篱笆网的那种团购模式叫做团购1.0,那种团购更多的是由网友、用户自发发起的,所以参与的人数相对来讲比较少,折扣也没有很大,而且团购的产品范围相对较为狭窄,多为一些建材产品,家居类的产品。
而我们现在所说的团购模式,主要指的是团购2.0的模式,其主要是吃喝玩乐相关的本地类的服务,然后限时抢购,开始兴起于2010年。
团购模式最大的成功之处不只在于让消费者购买到更便宜的商品和服务,而是挖掘出了更多的“广告主”。
互联网的广告模式是支撑许多互联网企业的商业模式,但在所有投钱在互联网上的广告主之中,我们一直忽略了一类人,就是那在我们身边无处不在的本地化商家。团购这个模式更多的是面对本地化的商家。传统的媒体的方式不能给本地商家的团购模式却能给,团购按效果来付费,不需要预付广告费。所以对于本地商家来讲这种推广模式很容易理解。正是基于团购网站的这个优势,使得在最开始时团购网站的进入门槛较低,因为这种方式更容易从本地化商家获得认可,也是基于这个优势,造就了所谓的“千团大战”。
而也因为千团大战所引发的比赛烧钱的恶性竞争,团购网站的寒冬来了,情理之外也在意料之中。
而随着现金流的减少,为了减少成本,团购行业在今年刮起的裁员风也就不值得惊讶了。今年4月,开心网旗下“开心团购”业务被曝大规模裁员,涉及12个地方站百名员工并在半年后宣布将其外包给F团;7月,窝窝团被曝裁员6个站点近百名员工;8月,高朋被曝裁员400人,其中至少有13个地方分站整体被撤;9 月,又爆出了团宝网恶劣裁员,引发被裁员工联手维权的新闻,一时之间,国内团购市场风声鹤唳。
团购网站的出路:
事实上,团购网站要赚钱,有且仅有两条路可走:要么你足够大,要么你足够专。前者通向平台公司,后者则是专家型企业。
想做细分市场的冠军,成功最少需要1万个小时,垂直领域的经验值、博弈形成的信任关系、漫长积累的用户资源,这些都不是可以轻易跨越的门槛。
团购需要专注才能给商家提供更好的价值。团购的本质是一种产品驱动型的信息中介。所谓产品能力,一是能不能发现并推荐真正卖得好的产品;二是,有没有采购能力独家拿到热门商品。
在本地的吃喝玩乐方面,没有谁比拥有120万家商户的大众点评网渗透得更深。而在酒店预订(OTA)领域,只有携程和艺龙拥有这种量级的资源,艺龙的整个酒店覆盖是目前中国最大的,全球17万家,国内2.6万家。而携程在国内也接近2.2万家。这种合作关系是通过多年的反复博弈形成的。
不管是去哪儿这样的从垂直引擎进入团购,还是像拉手这样的独立团购网站,需要从头开始建立酒店资源。拉手光这块的团队就超过100人。而艺龙团购业务部专职人员不到30人,采购、客服等全部流程都由艺龙订酒店原有业务部门直接运作,它们已经拥有中国最庞大的一线酒店签约人,人最多、布点最广;这使得艺龙不仅可以自己开团,还能和QQ、糯米、京东、高朋等进行分销合作。10万间/夜一个月的销量意味着什么?放在整个OTA(在线旅游预订代理)市场,也可以排到前五名了。
对于这种竞争形势,各大团购网站是维持现状还是抱团一起死?各家说法不一,但是未来合作平台模式的出现也是有可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