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中国如愿以偿地在北京举办了奥运会,时隔四年,眼看2012年伦敦奥运会就要开幕了,与历届奥运会一样,这不仅仅是一场全球参与的体育赛事,更是一场不可多得的商业盛会。为了在这场吸引全球眼光的国际赛事中一鸣惊人,世界各国的企业争先恐后地赶往举办国,只为能跻身这次奥运会的赞助商之列。
然而,与2008年北京奥运会中国企业纷纷投身奥运赞助的磅礴气势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国企业在伦敦奥运会的赞助商名单里几乎要销声匿迹,只有来自台湾的宏基和北京的水晶石幸运地出现在名单之列。
伦敦奥运会,中国企业遭冷遇
宏基与国际奥委会签下了全球奥运伙伴协议,用巨资拿下同样身份的还包括可口可乐、源讯公司、陶氏化学公司、通用电气、麦当劳、欧米茄、松下、宝洁、三星和Visa。也没有任何一家中国内地企业的名字出现在伦敦奥运会7个国内一级合作伙伴以及7个二级合作伙伴的名单里。中国内地企业中,只有北京水晶石数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作为官方数字图像服务供应商,跻身伦敦奥运会的28个三级赞助商之列。更多的中国民企则只能以分包业务的身份,默默无名地参与伦敦奥运。
难道中国企业因为奥运会没在家门口举办,就失去了赞助的兴趣?事情当然不是这样,据媒体称,曾作为赞助商或供应商参与过北京奥运会的中国内地民营企业,它们都已在某个专业领域做到第一,也都非常渴望投身伦敦奥运会,藉此打开国际知名度,扩展海外市场,但他们的满腔热情和信心在来伦敦后却意外遭到各种冷遇。
不过,中国民营企业的特质就是执著 ,如果没有好的大环境,它们就靠自己的拼搏。尽管失望、不解、郁闷,中国民营企业仍执著地争取各种可能的机会。最终,他们中的一些凭借专业水准和执着精神,从伦敦奥运中终于分得一杯羹:北京华江文化公司获得了伦敦奥运会徽章独家生产特许权,北京城建集团与世界上第一大临时设施供应商的投资方签署协议,分包伦敦奥运会部分临时设施项目;双喜将为奥运会乒乓球赛提供乒乓球桌;天速被指定为伦敦奥运乒乓球比赛场地提供地胶。而更多的企业,则要在走向海外市场的路上继续艰难探索。
多番努力,终于拿到分包订单
雷先生是广州一家专门生产人造草和体育场馆专业座椅看台公司的董事长,他希望有机会投标伦敦奥运会主场馆“伦敦碗”的座椅。他的公司人造草出口已占据全球市场一半份额,而体育场馆座椅是跟一家大学合作刚开发出来的新项目,他想走“新、奇、特”路线赢得市场,他的椅子靠背附有申请了专利的特制插入式广告牌,不仅能坐,而且能“生钱”。
与其他中国企业一样,雷先生当然想赞助伦敦奥运,但却感觉赞助无门。他的设想是,如果那些固定看台的承包人已经确定,投标临时看台也可以;如果连临时看台座椅也已花落别家,他就希望可以作为总承包商的供应商。但是他的所有问询似乎都石沉大海,没人回应。于是,他决定亲自来伦敦看看,想想办法。
来了之后他才发现,投标确实有些窍门。比如他得到建议最好先在这里注册公司,但是民营企业都是精打细算花钱的,不愿意做这种没把握的事。他想先能拿下合作合同,再在伦敦开设公司,但看来根本行不通。如果有希望做到一两个项目,派人在这里开公司不成问题,但没有公司和人在这里,就可能中不了标。
雷先生为此纠结了好一阵。终于,功夫不负苦心人。经过多番努力,他的公司终于从中标者手中分包下包括“伦敦碗”在内一些比赛场馆观众座椅生产订单。
与雷先生遭遇相似的中国民营企业老板还有很多,他们很早就向伦敦奥运筹备机构提出赞助意向,但是一直杳无音信。尽管英国和伦敦奥组委的官员们在见到中国企业家时都显得热情十足,但事情一旦落实到下面负责具体事务的机构,这个磨盘就有些推不动了。对于像他们这种有兴趣也有能力提供专业赞助的中国国企业,英国和伦敦奥组委的官员们的回应并不是很积极,不少参与竞标的中国民营企业总是热脸贴着人家的冷屁股。而且,他们的共同感受是,英国和伦敦奥组委官方所谓的公平投标,实际“既不公正,也不公开,程序很差”。可是,决定权毕竟在人家手中,他们也无可奈何。
奥运会对企业的意义非凡
奥运会对企业而言意义非凡,一旦成为奥运会的赞助商,就可能从此改变企业的命运。
以水晶石为例,北京奥运会上,水晶石作为官方数字影像服务供应商声名鹊起,给这家中国民营公司奠定了成为伦敦奥运会赞助商的良好基础;能够为伦敦奥运会提供全面的数字成像服务,又让水晶石的国际市场在伦敦迅速打开,在伦敦奥运会之外的领域获得很多项目。
水晶石在英国注册的公司Crystal CG首席执行官Gilles Albaredes就称,水晶石2007年进入伦敦,2009年业务开始增长,现在它的国际业务做得相当好, 有大约一半的业务是围绕着2012伦敦奥运会这个中心,另外一半的业务是和众多公司间的合作解决方案营销。
别小看奥运会的商业意义,即使是一个小小的赞助商,只要能入选,多数企业也是费劲了心机,不惜重金,但最终还是铩羽而归。
奥运会换在他国举办,中国企业就受到如此冷落,这不禁让我们深思其背后的原因。前面已经提过,不少中国企业即使技术完全符合要求,但仍被拒之门外,看来,这不仅仅是单纯的技术竞争那么简单,也包括这个企业所在的国家形象,再说,举办国借此机会保护本国企业也是司空见惯的事。
但是,仅从自身原因来说,中国国家形象的提升也很有必要,因为日后国际竞争将日益激烈,一个好的国家品牌形象势必会为本国企业增加竞争力。虽然中国这些年的发展有目共睹,但“中国制造”在世界、尤其是西方国家眼中,仍然是质量次、品牌差的印象,这对中国国家形象和本国企业的口碑都是一种损害。一个国家的企业因与国外发生的活动频繁,因而关系密切。也正因为此,中国企业要努力提高自身的价值和品牌形象,为改变中国的国家形象作出贡献,这也是为自己在国外打造一张最有利的王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