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商情Market › 正文

星辰急便:一错再错,终将导致“云快递”彻底失败

Cherry 发布于 2012-04-09 14:38 阅读次 

连日来星晨急便公司破产传闻甚嚣尘上。这件事还要从3月4日晚,网络上疯狂传播星晨急便创始人陈平发给业内人士的短信。短信的内容如下:“公司解散了,阿里巴巴7000万元,我的5000万元全部赔光了。现在客户的2000多万元货款被加盟商非法侵占,也不能返还。1400多名员工两个多月没有工资,我已倾家荡产。”

初试身手,便遭遇市场打击

1993年,陈平与二哥陈东升分别出资25万元,注册宅急送公司,从事物流业务。创业之初,陈平应该没有预期宅急送可以在10年间成为中国物流行业最为知名的品牌之一,他甚至没有预见那会成为一门超过10亿元的生意。陈平做事乐观、自信、激进,但有时不太讲究节奏感和策略,他不喜欢“等到条件成熟了再去做一件事”,习惯边想边做边调整,“在前进中摸索,在摸索中前进”。

摸着石头过河的思想引导陈平在2007年前后在宅急送内部发起变革,这场变革最终引发兄弟阋于墙。作为创始人,虽有不甘,陈平却选择在2008年10月一走了之,甚至连手上持有的宅急送股权随后都一并让出。该年,宅急送营业额达到13.8亿元。

从宅急送赌气离开后,陈平创立了星晨急便快递,尝试一种被他称为“云快递”的方式,即建立一个让商家和快递企业分享信息流和服务的公共平台,提供中转、仓储、分拣等服务,但不取货和送货。

星晨急便的运营模式有个时髦的名字——云快递。简单说,云快递就是加盟模式与直营模式相结合的模式。与多级加盟模式的“四通一达(申通快递、圆通速递、中通速递、汇通快运、韵达快运)”不同,星晨急便只有一级加盟,即收派网点直接加盟星辰急便,而所有的中转中心、干线班车都是星晨急便直营。如此,星晨急便既能快速地铺设网络,又能较好地控制时效和质量。

借助加盟模式,星晨急便快速扩张,在短时间内搭建了全国性的物流网络。在星晨急便成立8个月时,该公司平台上已拥有1700个营业网点、40多个中转中心和100多条班车线路,已在全国各省搭建起了网络框架。其加盟商也达到1万多人。而如今在国内拥有全国性网络的快递公司,发展时间均在10年以上。

尽管规模扩张很快,但星辰急便的客户拓展、订单数量均无法同步跟上,这让其“云快递”模式开始走样。比如,在北京有100余个加盟点,但由于货物量太少,这些加盟点没有能力把收到的快件送到星晨急便的中转中心。如果星晨急便每天派班车去收件,也会由于空车率太高而导致亏损。如此一来,星晨急便只好在各个分区设立总包商,总包商是一个片区中实力较强的加盟商,总包商把该区域内加盟商的快件收齐之后,再运送到中转中心。但是,这已经有别于“云快递”的一级加盟模式,而快递运输的质量也打了折扣。

再次受挫

星辰急便的模式一开始就受到阿里巴巴青睐,2010年阿里巴巴入股星晨急便。据工商资料显示,截至2010年3月,星晨急便的股东包括陈平本人(51.49%),阿里巴巴(30%),以及包括陈辉新、陈志明、左勇等原公司高管在内的多位自然人。

2010年5月,在获得阿里巴巴注资2个月后,星晨急便在北京、上海、广州、江苏和成都建立了总面积达到5000平方米的仓库。陈平本想将仓库免费提供给淘宝卖家,只赚发货费。

但事态的发展,超出了陈平和马云的想象。仓库建好后,没有一家淘宝商户愿意把货存放在其免费的仓库中。于是,合作伙伴淘宝网出招,只要淘宝卖家使用星晨急便的仓库,就可以在淘宝网首页获得一个为期一周的流动广告位。在此条件诱惑下,其仓库,很快就被装满了。但淘宝卖家的货进入仓库之后,却一票都不发。本应是星晨急便收入之源的仓库,却存了一堆“死货”。

抓破脑袋也不明就里的陈平决定去找淘宝卖家聊聊。终于,他发现怪事背后的原因是,很多淘宝卖家已经异化成物流商“四通一达”的加盟商,除了赚取贩卖货品的差价,还赚取物流费。

成为加盟商的淘宝卖家,只需要付“四通一达”的工作单费、中转费和流量费就可以完成发件,而这三项费用仅需5元。如此一来,只要日均销量超过100单的淘宝卖家,就会直接加盟四通一达,成为他们的加盟商。因为如果通过快递公司发100件货,快递费为1000元左右,而300元就已经足够淘宝卖家雇用一辆车、一个员工,直接送到申通等快递公司的中转站。所以,卖家们就直接加盟了。

好处显而易见。在商品保持低价竞争优势的基础上,淘宝卖家还能赚到部分物流费用,因为其对外报价还是正常10-12元的快递费。

陈平认为,在淘宝网上,有70%的卖家已经成为“四通一达”的加盟商。其余30%发货量较小没有成为加盟商的卖家,也有各种快递公司的营业员免费到卖家家中打包、贴单、装货。而星晨急便由于扩张过快,业务员培训并没有完全跟上。

看清楚C2C市场状况后,陈平跟阿里巴巴方面开会后决定,不做C2C市场了。陈平开始转型做B2C物流业务。2011年4月,星晨急便开始与国内的B2C电商谈起了合作。但是国内最大的B2C电商京东商城正在风风火火地自建物流系统,许多B2C电商也在纷纷效仿,留给星晨急便的只有城市远郊区的业务。

由于无法拿到利润较高的城市内业务,只做成本较高的远郊业务,让星辰急便做得越多亏得越多。到去年10月时,星辰急便平均月亏近200万元。

并购鑫飞鸿——压死星辰急便的最后一根稻草

并购源于鑫飞鸿发展遇到困难,主要是资金链紧张,资金缺口约1000万。而当时星晨急便由于盲目扩张,资金链也出现了严重的问题。“陈平并购鑫飞鸿,是为继续从阿里巴巴公司获取更多的投资。但是,收购鑫飞鸿之后,陈平并没有从阿里巴巴公司重新拿到新的投资,资金更加紧张。”

中国国内快递咨询网首席顾问徐勇也认为,为了迅速形成星晨急便网络体系及融资的需要,陈平并购了鑫飞鸿,结果未达到再次融资的目的,并加速了两家企业合并后一起“倒闭”的进程。

“两个公司合并后,管理上矛盾很大。”盛文华介绍,因为陈平从宅急送带过来的管理人员,只有直营工作经验,没有管理加盟商的经验。其出台的一系列招商制度、管理制度遭遇到了加盟商和鑫飞鸿管理人员的反对。

“陈平收购鑫飞鸿之后,带来了潘多拉、K8两套管理系统,而鑫飞鸿原本应用E3系统,几套不同的系统同时运行,财务也在这些系统中运行,不知道陈平及其管理团队拿走了多少钱。” 盛文华说。

当时与鑫飞鸿董事长邓飞浪签署的并购协议未能获得董事会的批准,倔强的陈平以个人名义向后者投入2200万,并背负了鑫飞鸿数千万元的债务。进入2012年,公司的资金不断吃紧,又没有投资者愿意伸出援手,星晨急便终于轰然倒下

1993年,王卫和陈平分别在这一年创建了顺丰速运和宅急送这两家日后声名远扬的快递企业。十余年后,当年如做贼般夹缝生存的快递行业,已然变成了千军万马浩浩荡荡——电子商务热潮的出现,让物流快递行业变得炙手可热。而王卫和陈平的命运却大相径庭:顺丰凭借着直营模式和精耕细作的风格成了行业老大,并开始向上下游扩张延伸。而陈平先是让宅急送陷入多元化扩张陷阱,离开后再度创建的星晨急便公司也在最近因急于通过并购扩张而倒在了行业的春天里。

连日来星晨急便公司破产传闻甚嚣尘上。这件事还要从3月4日晚,网络上疯狂传播星晨急便创始人陈平发给业内人士的短信。短信的内容如下:“公司解散了,阿里巴巴7000万元,我的5000万元全部赔光了。现在客户的2000多万元货款被加盟商非法侵占,也不能返还。1400多名员工两个多月没有工资,我已倾家荡产。”

初试身手,便遭遇市场打击

1993年,陈平与二哥陈东升分别出资25万元,注册宅急送公司,从事物流业务。创业之初,陈平应该没有预期宅急送可以在10年间成为中国物流行业最为知名的品牌之一,他甚至没有预见那会成为一门超过10亿元的生意。陈平做事乐观、自信、激进,但有时不太讲究节奏感和策略,他不喜欢“等到条件成熟了再去做一件事”,习惯边想边做边调整,“在前进中摸索,在摸索中前进”。

摸着石头过河的思想引导陈平在2007年前后在宅急送内部发起变革,这场变革最终引发兄弟阋于墙。作为创始人,虽有不甘,陈平却选择在2008年10月一走了之,甚至连手上持有的宅急送股权随后都一并让出。该年,宅急送营业额达到13.8亿元。

从宅急送赌气离开后,陈平创立了星晨急便快递,尝试一种被他称为“云快递”的方式,即建立一个让商家和快递企业分享信息流和服务的公共平台,提供中转、仓储、分拣等服务,但不取货和送货。

星晨急便的运营模式有个时髦的名字——云快递。简单说,云快递就是加盟模式与直营模式相结合的模式。与多级加盟模式的“四通一达(申通快递、圆通速递、中通速递、汇通快运、韵达快运)”不同,星晨急便只有一级加盟,即收派网点直接加盟星辰急便,而所有的中转中心、干线班车都是星晨急便直营。如此,星晨急便既能快速地铺设网络,又能较好地控制时效和质量。

借助加盟模式,星晨急便快速扩张,在短时间内搭建了全国性的物流网络。在星晨急便成立8个月时,该公司平台上已拥有1700个营业网点、40多个中转中心和100多条班车线路,已在全国各省搭建起了网络框架。其加盟商也达到1万多人。而如今在国内拥有全国性网络的快递公司,发展时间均在10年以上。

尽管规模扩张很快,但星辰急便的客户拓展、订单数量均无法同步跟上,这让其“云快递”模式开始走样。比如,在北京有100余个加盟点,但由于货物量太少,这些加盟点没有能力把收到的快件送到星晨急便的中转中心。如果星晨急便每天派班车去收件,也会由于空车率太高而导致亏损。如此一来,星晨急便只好在各个分区设立总包商,总包商是一个片区中实力较强的加盟商,总包商把该区域内加盟商的快件收齐之后,再运送到中转中心。但是,这已经有别于“云快递”的一级加盟模式,而快递运输的质量也打了折扣。

再次受挫

星辰急便的模式一开始就受到阿里巴巴青睐,2010年阿里巴巴入股星晨急便。据工商资料显示,截至2010年3月,星晨急便的股东包括陈平本人(51.49%),阿里巴巴(30%),以及包括陈辉新、陈志明、左勇等原公司高管在内的多位自然人。

2010年5月,在获得阿里巴巴注资2个月后,星晨急便在北京、上海、广州、江苏和成都建立了总面积达到5000平方米的仓库。陈平本想将仓库免费提供给淘宝卖家,只赚发货费。

但事态的发展,超出了陈平和马云的想象。仓库建好后,没有一家淘宝商户愿意把货存放在其免费的仓库中。于是,合作伙伴淘宝网出招,只要淘宝卖家使用星晨急便的仓库,就可以在淘宝网首页获得一个为期一周的流动广告位。在此条件诱惑下,其仓库,很快就被装满了。但淘宝卖家的货进入仓库之后,却一票都不发。本应是星晨急便收入之源的仓库,却存了一堆“死货”。

抓破脑袋也不明就里的陈平决定去找淘宝卖家聊聊。终于,他发现怪事背后的原因是,很多淘宝卖家已经异化成物流商“四通一达”的加盟商,除了赚取贩卖货品的差价,还赚取物流费。

成为加盟商的淘宝卖家,只需要付“四通一达”的工作单费、中转费和流量费就可以完成发件,而这三项费用仅需5元。如此一来,只要日均销量超过100单的淘宝卖家,就会直接加盟四通一达,成为他们的加盟商。因为如果通过快递公司发100件货,快递费为1000元左右,而300元就已经足够淘宝卖家雇用一辆车、一个员工,直接送到申通等快递公司的中转站。所以,卖家们就直接加盟了。

好处显而易见。在商品保持低价竞争优势的基础上,淘宝卖家还能赚到部分物流费用,因为其对外报价还是正常10-12元的快递费。

陈平认为,在淘宝网上,有70%的卖家已经成为“四通一达”的加盟商。其余30%发货量较小没有成为加盟商的卖家,也有各种快递公司的营业员免费到卖家家中打包、贴单、装货。而星晨急便由于扩张过快,业务员培训并没有完全跟上。

看清楚C2C市场状况后,陈平跟阿里巴巴方面开会后决定,不做C2C市场了。陈平开始转型做B2C物流业务。2011年4月,星晨急便开始与国内的B2C电商谈起了合作。但是国内最大的B2C电商京东商城正在风风火火地自建物流系统,许多B2C电商也在纷纷效仿,留给星晨急便的只有城市远郊区的业务。

由于无法拿到利润较高的城市内业务,只做成本较高的远郊业务,让星辰急便做得越多亏得越多。到去年10月时,星辰急便平均月亏近200万元。

并购鑫飞鸿——压死星辰急便的最后一根稻草

并购源于鑫飞鸿发展遇到困难,主要是资金链紧张,资金缺口约1000万。而当时星晨急便由于盲目扩张,资金链也出现了严重的问题。“陈平并购鑫飞鸿,是为继续从阿里巴巴公司获取更多的投资。但是,收购鑫飞鸿之后,陈平并没有从阿里巴巴公司重新拿到新的投资,资金更加紧张。”

中国国内快递咨询网首席顾问徐勇也认为,为了迅速形成星晨急便网络体系及融资的需要,陈平并购了鑫飞鸿,结果未达到再次融资的目的,并加速了两家企业合并后一起“倒闭”的进程。

“两个公司合并后,管理上矛盾很大。”盛文华介绍,因为陈平从宅急送带过来的管理人员,只有直营工作经验,没有管理加盟商的经验。其出台的一系列招商制度、管理制度遭遇到了加盟商和鑫飞鸿管理人员的反对。

“陈平收购鑫飞鸿之后,带来了潘多拉、K8两套管理系统,而鑫飞鸿原本应用E3系统,几套不同的系统同时运行,财务也在这些系统中运行,不知道陈平及其管理团队拿走了多少钱。” 盛文华说。

当时与鑫飞鸿董事长邓飞浪签署的并购协议未能获得董事会的批准,倔强的陈平以个人名义向后者投入2200万,并背负了鑫飞鸿数千万元的债务。进入2012年,公司的资金不断吃紧,又没有投资者愿意伸出援手,星晨急便终于轰然倒下

1993年,王卫和陈平分别在这一年创建了顺丰速运和宅急送这两家日后声名远扬的快递企业。十余年后,当年如做贼般夹缝生存的快递行业,已然变成了千军万马浩浩荡荡——电子商务热潮的出现,让物流快递行业变得炙手可热。而王卫和陈平的命运却大相径庭:顺丰凭借着直营模式和精耕细作的风格成了行业老大,并开始向上下游扩张延伸。而陈平先是让宅急送陷入多元化扩张陷阱,离开后再度创建的星晨急便公司也在最近因急于通过并购扩张而倒在了行业的春天里。


关键字: 星辰急便 云快递 陈平 鑫飞鸿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