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商情Market › 正文

民营资本遭 “两重门”阻碍 国有银行垄断亟需打破

Percy 发布于 2012-04-08 16:05 阅读次 

中国四大国有银行在市场上一直处于垄断地位。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周二(4月3日)报导,国家总理温家宝讲话称,国有银行获利“太容易”,若现金短绌的民间企业要能适时取得资金,就要打破国有银行的垄断地位。

温家宝在座谈会上对地方企业家说:“关于融资成本,其实我这里坦率地讲,我说我们银行获得利润太容易了。为什么呢?就是少数几大家银行处于垄断地位,只能到它那儿贷款才贷得来,别的地方很困难。”

温家宝说:“我们现在所以解决民营资本进入金融,根本来讲,还是要打破垄断。中央已经统一了这个思想,你也看到了在温州进行试点。我想,温州的试点,有些成功的,要在全国推广,有些立即可以在全国进行。”

就在温家宝讲话的几天前,中国政府批准温州进行金融改革,鼓励民营资本投资地方银行。中国政府希望小企业将能够更容易进入金融领域,获得廉价资金。

中国银行业的垄断称为“相对性垄断”。几大国有银行在市场上占的比例非常高,达到70%、80%,拿温总理的话来说,“只能到它那儿贷款才贷得来,别的地方很困难”。由于占有的市场范围太大,几大国有银行在调整银行收费价格的时候,相互之间一沟通,消费者只能是被“绑架”。造成这种局面的根源,在于我国的银行市场准入并没有完全放开,准入门槛非常高,民营资本进入金融领域会遭遇“两重门”阻碍。

去年,温总理在温州调研时,温州中小企业协会会长周德文就当面向总理反映民间银行“玻璃门”、“弹簧门”现象。“玻璃门”主要源于对民间资本进入金融业所存在的各种无形约束。近年来,为提高资本实力,在地方政府的主导下,不少银行均进行了增资扩股。但在获准增资入股的企业中,通常以国有大中型企业居多,民营和个体经济体较少。究其原因,除了国有大型企业资金实力雄厚,出资额高外,监管机构对于民间资本在投资比例、资产规模等多方面均设置了较高的门槛,导致许多民间资本无法达到要求,失去了转化为金融资本的机会。而对于民间资本在金融机构中持股比例的限制,使得民间资本有机会投资,却无法掌握控制权,也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民间资本进入金融领域的积极性。

“弹簧门”的形成,是由于大型国有商业银行拥有垄断优势,民间金融机构处于相对劣势,往往更容易被挤出。从表面上看,我国银行业除了四大银行以外,还有几十家股份制银行,上百家地方性商业银行,但大部分储户和投资者更加青睐拥有国家财政支持背景的国有银行,对民间金融机构将信将疑,导致民间金融机构的吸储能力和资金充足程度远远不及大型国有银行,加剧了民间金融机构的竞争劣势,增加了其与大型银行竞争的难度。

如果说,从国家金融秩序稳定,以及国家需要集中一定财力的需要出发,给予国有银行一定的垄断地位,是可以理解的。然而现在的情况却是,正因为银行业的垄断程度太高,反而造成了金融秩序的不稳定。在高度垄断的金融体制下,银行的经营理念渐趋于“富即安”,赚钱是硬道理,盈利为王;而如果银行只给大户们提供“VIP”服务就能“称王”,也就无心顾及“散户”,“散户”们被逼得四处借高利贷,金融秩序稳定局面就会飘摇起来,这个问题,其实是市场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之后,垄断的金融体制已不能适应民营经济发展水平,以及民间资本概念渐趋成熟,跃跃欲试于金融市场的形势要求。

打破银行垄断,现在正是好时机;而从一个角度说,垄断已经到了不破不行的时候。我们不妨盘点一下,银行业的垄断,都给我们带来了什么?

因为垄断,中国的银行业,经营管理水平普遍让人不敢恭维。虽说一些银行荣登国内与国际上的“最赚钱企业”之榜,但银行业的“最赚钱”并不是靠出色的经营管理。反之,中国银行业的经营水平与抗风险能力其实是不高的,或者说,如果靠收费就能赚得盆满钵满,银行也就无需研究经营之道。

“获利太容易”的银行,容易导致清一色的“银行文化”:霸王性格,通常是自定法则,说收什么费就收什么费,可以连招呼都不打,顾客不认账绝对不可以;有些霸王条款,比如“离柜概不负责”,只对外不对内你错了它不负责,它错了你必须负责;朝令夕改,说话不兑现,乃至违约,更是家常便饭。

除了霸道式服务与收费,更大的问题是嫌贫爱富眼睛里只有大客户,特别是国有大型企业、垄断企业,成了银行的主要服务对象,结果是放贷冷暖不均,越肥越添膘,越穷越吃不上饭。垄断的银行既然可以无风险赚钱,那么,无心和中小企业打交道也就很自然。

垄断的银行业,除了炫目的“盈利业绩”,别的方面,恐怕瑕疵不少。那么,打破垄断,正是好时机,也是到了必须打破的时候。

坚决破除垄断、真正放开准入,涉及利益调整变革,须以更大的决心和勇气去推进。中央已统一思想要打破银行垄断,彰显了顶层设计的决心。要想真正打破银行垄断,必须打破阻碍民营资本的“两重门”。首先,摒弃“有色眼镜”,在加强监管的前提下,按照从非存款类金融机构到存款类金融机构、从小型金融机构到大型金融机构这一路径,逐步放开民间资本准入。其次,取消针对中小银行的歧视性存款规定等不公待遇,对风险管理较好、监管评级较高的中小银行给予一定政策扶持,适当减免中小企业贷款业务营业税,出台和落实中小企业不良贷款的特殊政策。此外,尽快建立存款保险制度,保护存款人利益,维护银行信用,从而消除市场对于民营银行的风险顾虑,用脚投票支持其鲶鱼效应的发挥。

打破银行垄断是中央促进经济体制改革,寻找经济增长新动力的一次新变革,也是当前民生至上,为民生发展保驾护航的及时出手,这必将为经济发展注入一股新鲜的血液。从银行业的角度出发,这应该也是主动变革提升服务质量,加大自我审视,尽快取消庞大不合理收费,主动参与国民经济建设,洗心革面重新赢得认可的难得机遇。

中国四大国有银行在市场上一直处于垄断地位。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周二(4月3日)报导,国家总理温家宝讲话称,国有银行获利“太容易”,若现金短绌的民间企业要能适时取得资金,就要打破国有银行的垄断地位。

温家宝在座谈会上对地方企业家说:“关于融资成本,其实我这里坦率地讲,我说我们银行获得利润太容易了。为什么呢?就是少数几大家银行处于垄断地位,只能到它那儿贷款才贷得来,别的地方很困难。”

温家宝说:“我们现在所以解决民营资本进入金融,根本来讲,还是要打破垄断。中央已经统一了这个思想,你也看到了在温州进行试点。我想,温州的试点,有些成功的,要在全国推广,有些立即可以在全国进行。”

就在温家宝讲话的几天前,中国政府批准温州进行金融改革,鼓励民营资本投资地方银行。中国政府希望小企业将能够更容易进入金融领域,获得廉价资金。

中国银行业的垄断称为“相对性垄断”。几大国有银行在市场上占的比例非常高,达到70%、80%,拿温总理的话来说,“只能到它那儿贷款才贷得来,别的地方很困难”。由于占有的市场范围太大,几大国有银行在调整银行收费价格的时候,相互之间一沟通,消费者只能是被“绑架”。造成这种局面的根源,在于我国的银行市场准入并没有完全放开,准入门槛非常高,民营资本进入金融领域会遭遇“两重门”阻碍。

去年,温总理在温州调研时,温州中小企业协会会长周德文就当面向总理反映民间银行“玻璃门”、“弹簧门”现象。“玻璃门”主要源于对民间资本进入金融业所存在的各种无形约束。近年来,为提高资本实力,在地方政府的主导下,不少银行均进行了增资扩股。但在获准增资入股的企业中,通常以国有大中型企业居多,民营和个体经济体较少。究其原因,除了国有大型企业资金实力雄厚,出资额高外,监管机构对于民间资本在投资比例、资产规模等多方面均设置了较高的门槛,导致许多民间资本无法达到要求,失去了转化为金融资本的机会。而对于民间资本在金融机构中持股比例的限制,使得民间资本有机会投资,却无法掌握控制权,也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民间资本进入金融领域的积极性。

“弹簧门”的形成,是由于大型国有商业银行拥有垄断优势,民间金融机构处于相对劣势,往往更容易被挤出。从表面上看,我国银行业除了四大银行以外,还有几十家股份制银行,上百家地方性商业银行,但大部分储户和投资者更加青睐拥有国家财政支持背景的国有银行,对民间金融机构将信将疑,导致民间金融机构的吸储能力和资金充足程度远远不及大型国有银行,加剧了民间金融机构的竞争劣势,增加了其与大型银行竞争的难度。

如果说,从国家金融秩序稳定,以及国家需要集中一定财力的需要出发,给予国有银行一定的垄断地位,是可以理解的。然而现在的情况却是,正因为银行业的垄断程度太高,反而造成了金融秩序的不稳定。在高度垄断的金融体制下,银行的经营理念渐趋于“富即安”,赚钱是硬道理,盈利为王;而如果银行只给大户们提供“VIP”服务就能“称王”,也就无心顾及“散户”,“散户”们被逼得四处借高利贷,金融秩序稳定局面就会飘摇起来,这个问题,其实是市场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之后,垄断的金融体制已不能适应民营经济发展水平,以及民间资本概念渐趋成熟,跃跃欲试于金融市场的形势要求。

打破银行垄断,现在正是好时机;而从一个角度说,垄断已经到了不破不行的时候。我们不妨盘点一下,银行业的垄断,都给我们带来了什么?

因为垄断,中国的银行业,经营管理水平普遍让人不敢恭维。虽说一些银行荣登国内与国际上的“最赚钱企业”之榜,但银行业的“最赚钱”并不是靠出色的经营管理。反之,中国银行业的经营水平与抗风险能力其实是不高的,或者说,如果靠收费就能赚得盆满钵满,银行也就无需研究经营之道。

“获利太容易”的银行,容易导致清一色的“银行文化”:霸王性格,通常是自定法则,说收什么费就收什么费,可以连招呼都不打,顾客不认账绝对不可以;有些霸王条款,比如“离柜概不负责”,只对外不对内你错了它不负责,它错了你必须负责;朝令夕改,说话不兑现,乃至违约,更是家常便饭。

除了霸道式服务与收费,更大的问题是嫌贫爱富眼睛里只有大客户,特别是国有大型企业、垄断企业,成了银行的主要服务对象,结果是放贷冷暖不均,越肥越添膘,越穷越吃不上饭。垄断的银行既然可以无风险赚钱,那么,无心和中小企业打交道也就很自然。

垄断的银行业,除了炫目的“盈利业绩”,别的方面,恐怕瑕疵不少。那么,打破垄断,正是好时机,也是到了必须打破的时候。

坚决破除垄断、真正放开准入,涉及利益调整变革,须以更大的决心和勇气去推进。中央已统一思想要打破银行垄断,彰显了顶层设计的决心。要想真正打破银行垄断,必须打破阻碍民营资本的“两重门”。首先,摒弃“有色眼镜”,在加强监管的前提下,按照从非存款类金融机构到存款类金融机构、从小型金融机构到大型金融机构这一路径,逐步放开民间资本准入。其次,取消针对中小银行的歧视性存款规定等不公待遇,对风险管理较好、监管评级较高的中小银行给予一定政策扶持,适当减免中小企业贷款业务营业税,出台和落实中小企业不良贷款的特殊政策。此外,尽快建立存款保险制度,保护存款人利益,维护银行信用,从而消除市场对于民营银行的风险顾虑,用脚投票支持其鲶鱼效应的发挥。

打破银行垄断是中央促进经济体制改革,寻找经济增长新动力的一次新变革,也是当前民生至上,为民生发展保驾护航的及时出手,这必将为经济发展注入一股新鲜的血液。从银行业的角度出发,这应该也是主动变革提升服务质量,加大自我审视,尽快取消庞大不合理收费,主动参与国民经济建设,洗心革面重新赢得认可的难得机遇。


关键字: 民营资本 国有银行 垄断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