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管理Management › 正文

分级授权,推动娃哈哈告别高度集权时代

Shnnosuke 发布于 2012-04-09 16:06 阅读次 

杭州娃哈哈集团董事长宗庆后有人说,在过去的20年里,几乎每个中国人都掏钱买过的三个品牌不会超过三种,其中之一便是娃哈哈。因此,民间一直戏称,包子要卖成麦当劳;卖水要卖成娃哈哈。这句戏言,也足以见得,娃哈哈在快速消费品中的地位。娃哈哈只所以能够在快消品中一直保持稳步上升的地位,除了与娃哈哈的产品有关,其经营方式相信也是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娃哈哈的创始人宗庆后,性格相对内敛,他在经营上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对企业的绝对控制,曾经有传言说娃哈哈买一把扫帚也要经过宗庆后的签字。宗庆后本人对此也不并不讳言。他坦言,要做到让员工怕你但不恨你。

一直由宗庆后一人独掌大权的娃哈哈,在宗庆后女儿宗馥莉进入管理层后,开始发生了些许改变。2005年3月起,宗馥莉进入娃哈哈管理层开始“熟悉业务”,如今在娃哈哈内部已身居要职。

有人问“娃哈哈减去宗庆后等于什么?”宗馥莉回答说,“等于零”。宗庆后知道女儿回答的弦外之音,并说“她这是在埋怨我,她要改变这个状况”。

在宗馥莉眼里,现在的宗庆后每天的乐趣就是亲手打理娃哈哈。去过娃哈哈位于杭州市清泰路160号集团总部的人,应该都留有印象,和多年前一样,宗庆后的办公室里仍旧放着一只大行李箱,他每年大部分时间都在外考察市场,因为他“还要学一些东西,多了解一些新方向”。在外界看来,娃哈哈一直就是一个以宗庆后为灵魂的企业。娃哈哈上上下下都叫他“老板”

宗庆后曾对说,“我的话在娃哈哈是绝对令行禁止。”宗庆后真的很沉浸于这种权威?成为金字塔的惟一顶端,集权力于一身,其他所有人只需要竭力做好自己分内的执行工作。

娃哈哈多年来一直是高度集权制的机构。这个营业收入达678亿,拥有生产基地近60个、分公司150多家、工厂遍布全国各地,员工3万余名的庞大企业,至今只设一个董事长和一个总经理,都由宗庆后一人担任,没有董事会。

可能,宗庆后比任何人都希望能尽快改变这一切。

“这么多年,人家说我亲力亲为,因为这样我才能及时发现问题所在。只有对业务比较熟悉,决策起来才比较快。外面说我事无巨细都要自己管,其实也不对。在企业创办的早期,需要节约成本,你可能管的东西多了。现在企业大了,需要制度完善才能高效运作。我们早在全国各地建起了信息化系统。”这是去年年底宗庆后在接受浙江当地媒体采访时说的一段话。

宗庆后与娃哈哈,这种需要与依赖,其实是双向的。

“现在我是在为他们(员工)‘打工’,他们害怕我退休。为什么呢?有我,他们日子过得好啊……他们都很信服我。”两年多以前,宗庆后曾颇为感慨地对媒体说。在娃哈哈,全员持股,每年分红,很多员工50%以上的收入来自分红。

更何况这么多年来,用宗庆后自己的话说,“没有犯过什么大的错误”,即便是当年的达娃之争,他依然获得了最终的胜利,更是加重了这种依赖。

如果说,前25年娃哈哈靠的是宗庆后个人力挽狂澜的魄力、魅力,“非常营销”的市场能力,经销商“联销体”的魔力,以及跃进式的产能扩张,成就今天在业界的影响力,那么,下一个25年甚至更长的时间里,娃哈哈将依赖什么稳坐王者的位置?更何况这是把群雄环伺的交椅。

这并不是宗庆后和娃哈哈个案式的境遇,而是他们这一代民营企业家的窘境。

大概从去年底开始,“分级授权”的说法渐渐被宗庆后本人和娃哈哈官方提及。宗庆后表示,他现在的日常工作主要是管“两件事”:一个是市场,因为会做市场的能力不是马上能够培养出来的;二是娃哈哈的一些新项目、新的发展方向。总体原则是“抓大放小”,也就是娃哈哈官方最近提及的“高度集中的分级授权管理模式”。事实上,分级授权在娃哈哈内部早就已经在推动。宗庆后透露,大概在十年前,就已经着手这样的管理体制变革。

大约在2002年4月,宗庆后在一次与企业界朋友交流娃哈哈的创业体会时,第一次提到“高度集中的分级授权管理制度,保证了公司的健康成长”。只是,当时的“分级授权”更多强调的是娃哈哈集团公司各部、分公司直接对总经理负责,以保持这个组织架构的高效执行力。

后来大概是到2006年,“事无巨细大权独揽”的宗庆后开始尝试着“分级授权”,“将人治色彩浓厚的娃哈哈转向更加制度化的管理”,致力于人才的培养。

不过,这是多大尺度的分级授权?写在纸面上的规章,和实际操作中的惯性依赖之间,谁更占上风?显见的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娃哈哈褪去对宗庆后的依赖也非一朝一夕。

现在,比如研发新品这样的事情,已经不需要宗庆后亲力亲为。只是,最后拍板的人还是他。

对“分级授权”现在取得的效果,宗庆后说“过渡得不错”,不过还未达到他满意的状态。

可见娃哈哈对宗庆后的依赖并非一朝一夕便可退去,分级授权仅仅是摆脱这种依赖的第一次尝试。其实,娃哈哈面临的问题,也是宗庆后这一代民营企业家所面临的窘境。分级授权或者为这些企业家们提供了打破窘境的思路。

杭州娃哈哈集团董事长宗庆后有人说,在过去的20年里,几乎每个中国人都掏钱买过的三个品牌不会超过三种,其中之一便是娃哈哈。因此,民间一直戏称,包子要卖成麦当劳;卖水要卖成娃哈哈。这句戏言,也足以见得,娃哈哈在快速消费品中的地位。娃哈哈只所以能够在快消品中一直保持稳步上升的地位,除了与娃哈哈的产品有关,其经营方式相信也是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娃哈哈的创始人宗庆后,性格相对内敛,他在经营上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对企业的绝对控制,曾经有传言说娃哈哈买一把扫帚也要经过宗庆后的签字。宗庆后本人对此也不并不讳言。他坦言,要做到让员工怕你但不恨你。

一直由宗庆后一人独掌大权的娃哈哈,在宗庆后女儿宗馥莉进入管理层后,开始发生了些许改变。2005年3月起,宗馥莉进入娃哈哈管理层开始“熟悉业务”,如今在娃哈哈内部已身居要职。

有人问“娃哈哈减去宗庆后等于什么?”宗馥莉回答说,“等于零”。宗庆后知道女儿回答的弦外之音,并说“她这是在埋怨我,她要改变这个状况”。

在宗馥莉眼里,现在的宗庆后每天的乐趣就是亲手打理娃哈哈。去过娃哈哈位于杭州市清泰路160号集团总部的人,应该都留有印象,和多年前一样,宗庆后的办公室里仍旧放着一只大行李箱,他每年大部分时间都在外考察市场,因为他“还要学一些东西,多了解一些新方向”。在外界看来,娃哈哈一直就是一个以宗庆后为灵魂的企业。娃哈哈上上下下都叫他“老板”

宗庆后曾对说,“我的话在娃哈哈是绝对令行禁止。”宗庆后真的很沉浸于这种权威?成为金字塔的惟一顶端,集权力于一身,其他所有人只需要竭力做好自己分内的执行工作。

娃哈哈多年来一直是高度集权制的机构。这个营业收入达678亿,拥有生产基地近60个、分公司150多家、工厂遍布全国各地,员工3万余名的庞大企业,至今只设一个董事长和一个总经理,都由宗庆后一人担任,没有董事会。

可能,宗庆后比任何人都希望能尽快改变这一切。

“这么多年,人家说我亲力亲为,因为这样我才能及时发现问题所在。只有对业务比较熟悉,决策起来才比较快。外面说我事无巨细都要自己管,其实也不对。在企业创办的早期,需要节约成本,你可能管的东西多了。现在企业大了,需要制度完善才能高效运作。我们早在全国各地建起了信息化系统。”这是去年年底宗庆后在接受浙江当地媒体采访时说的一段话。

宗庆后与娃哈哈,这种需要与依赖,其实是双向的。

“现在我是在为他们(员工)‘打工’,他们害怕我退休。为什么呢?有我,他们日子过得好啊……他们都很信服我。”两年多以前,宗庆后曾颇为感慨地对媒体说。在娃哈哈,全员持股,每年分红,很多员工50%以上的收入来自分红。

更何况这么多年来,用宗庆后自己的话说,“没有犯过什么大的错误”,即便是当年的达娃之争,他依然获得了最终的胜利,更是加重了这种依赖。

如果说,前25年娃哈哈靠的是宗庆后个人力挽狂澜的魄力、魅力,“非常营销”的市场能力,经销商“联销体”的魔力,以及跃进式的产能扩张,成就今天在业界的影响力,那么,下一个25年甚至更长的时间里,娃哈哈将依赖什么稳坐王者的位置?更何况这是把群雄环伺的交椅。

这并不是宗庆后和娃哈哈个案式的境遇,而是他们这一代民营企业家的窘境。

大概从去年底开始,“分级授权”的说法渐渐被宗庆后本人和娃哈哈官方提及。宗庆后表示,他现在的日常工作主要是管“两件事”:一个是市场,因为会做市场的能力不是马上能够培养出来的;二是娃哈哈的一些新项目、新的发展方向。总体原则是“抓大放小”,也就是娃哈哈官方最近提及的“高度集中的分级授权管理模式”。事实上,分级授权在娃哈哈内部早就已经在推动。宗庆后透露,大概在十年前,就已经着手这样的管理体制变革。

大约在2002年4月,宗庆后在一次与企业界朋友交流娃哈哈的创业体会时,第一次提到“高度集中的分级授权管理制度,保证了公司的健康成长”。只是,当时的“分级授权”更多强调的是娃哈哈集团公司各部、分公司直接对总经理负责,以保持这个组织架构的高效执行力。

后来大概是到2006年,“事无巨细大权独揽”的宗庆后开始尝试着“分级授权”,“将人治色彩浓厚的娃哈哈转向更加制度化的管理”,致力于人才的培养。

不过,这是多大尺度的分级授权?写在纸面上的规章,和实际操作中的惯性依赖之间,谁更占上风?显见的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娃哈哈褪去对宗庆后的依赖也非一朝一夕。

现在,比如研发新品这样的事情,已经不需要宗庆后亲力亲为。只是,最后拍板的人还是他。

对“分级授权”现在取得的效果,宗庆后说“过渡得不错”,不过还未达到他满意的状态。

可见娃哈哈对宗庆后的依赖并非一朝一夕便可退去,分级授权仅仅是摆脱这种依赖的第一次尝试。其实,娃哈哈面临的问题,也是宗庆后这一代民营企业家所面临的窘境。分级授权或者为这些企业家们提供了打破窘境的思路。


关键字: 哇哈哈 宗庆后 宗馥莉 分级授权 杭州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