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财经Finance › 正文

光明欲打造中国“卡夫”:不只是收购Weetabix那么简单

bloodym 发布于 2012-05-17 16:36 阅读次 

光明欲打造中国“卡夫”:不只是收购Weetabix那么简单据说光明集团董事长王宗南每天都要吃一碗麦片和牛奶冲兑的早餐,因为没有工夫加热,他用的是冷牛奶。他这种不得已的吃法恰好暗合了维他麦的标准。这家英国家喻户晓的谷物类早餐产品,销售时标明的食用方法是与凉牛奶一起食用,也可添加果汁、果酱、巧克力粉或酸奶。

王宗南的早餐组合肯定会延续下去,因为就在5月3日,光明集团与狮王基金联合宣布:光明食品将收购英国维他麦食品公司(Weetabix)60%的股份。以公司价值12亿英镑(包括股权和负债)估算,此次收购金额将约等于122亿元人民币,是中国食品行业迄今为止最大的海外收购。光明集团透露,收购金额仅相当于其约两年的利润。

以维他麦作为主打品牌的维他麦食品公司位于英国乡村的中心地带,已有80年的历史,拥有一系列著名的谷物早餐品牌,包括维他麦、欧宝、Oatibix、乐迪以及维多滋等。光明集团是仅次于中粮的中国第二大食品集团,去年销售额达122亿美元,拥有光明乳业、金枫酒业、梅林股份和海博股份等上市公司以及光明、大白兔、冠生园、梅林、正广和等品牌。

中国人也会喜欢这种泡在凉牛奶里的谷物吗?对于这个问题,似乎有不同的认知。但AC尼尔森的调查数据却显示,2008年10月到2009年10月,国内早餐谷物市场的总量仅为73533吨,这个总量相当于每个国人在一年里仅仅吃下了50余克早餐谷物,大约一小杯燕麦粥那么多。

1990年代初期进入中国的很多外国消费品公司发现,10亿多张嘴不等于10亿多管牙膏或者10亿多袋谷物食品,他们已经明白,中国人更习惯于稀粥油条。况且,在中国谷物食品市场,维他麦还有雀巢和桂格这两大竞争对手。

但光明似乎完全不在乎这些。光明食品集团新闻发言人表示:“从稀粥油条到牛奶麦片,未来中国消费者在食品方面势必更注重健康。”他再三强调维他麦与光明品牌理念的协同性,“民以食为天,民以安为天。维他麦是以食品安全理念为先的品牌,我们希望让营养健康的产品进入亚洲市场。”

中国食品公司聚焦海外品牌,与近年来国内食品行业信任危机有关。2008年中国乳业的三聚氰胺事件,光明也受到波及。5月3日,又有微博网友曝出光明莫斯利安酸奶中疑似有发霉物质,至今尚无定论。在当今国内食品安全问题频发的状况下,收购海外品牌可能是曲线救市的一种方式。

光明在过去的几年中一直在进行国内并购,现在他们更渴望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品牌。在收购了云南最大的糖企英茂集团之后,光明在国内的资源整合已告一段落。接下来,就是从全球角度布置资源。

这次收购也非常符合光明的海外扩张战略——通过收购知名国际品牌,在食品行业建立起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食品集团。光明食品收购维他麦后,将主要通过该品牌进入英国以及全球食品市场,维他麦品牌知名度高,产品出口超过80个国家,拥有全球的销售网络和营销经验,这些都是光明非常需要的。

光明的海外并购这条路并非一帆风顺,迄今为止仅有3次成功。光明发言人并不否认这些失败,但他认为:“我们始终追寻的目标是国内领先和国际具有影响力。争取到2015年把目前不到10%的海外业务额扩展到30%左右。”为此,光明正在储备一些项目。

在并购方面,全球第二大食品公司卡夫是光明的老师。卡夫发家于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的美国芝加哥,自1924年上市起就不时收购其他公司,并扩展至非食品业务。观其在大中华区的历史,不是把合作伙伴买下,就是把对手买下。

与光明相似,糖业和乳制品也是卡夫的核心业务。卡夫在过去10年中一直在积极进行全球布局,通过并购拓展新市场及新产品线。2000年通过收购纳贝斯克将奥利奥等饼干业务纳入旗下,2010年则通过收购吉百利一跃成为全球糖果业的老大,并利用吉百利强大的分销渠道将产品销往印度、巴西等新兴市场。

光明显然同样雄心勃勃。光明频频出手海外布局,涉及到多个乳业、糖业、葡萄酒业及饼干等多个子行业,看似杂乱无章,实际上围绕着既定的战略方向,一是澳大利亚新西兰区,第二是北美和南美区域,第三是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第四就是欧洲整体。这次收购维他麦,光明完成了进入欧洲市场的目标,至此,光明海外扩张的目标版图日渐完善。

不过,比起卡夫的“占领策略”,由于在全球化中所处的阶段不同,光明的海外并购仍处于“进入战略”阶段,以遵循公司核心主业、促进现有业务的发展为原则,且区域相对集中。光明虽然不算是一个新公司,但在他们所寻求的国际化道路上,显然经验尚浅。虽然这一次,充裕的现金让光明赢得了维他麦,但企业国际化程度较低、国际并购经验不足、国际曝光率不够,使得光明要成为中国的卡夫,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光明欲打造中国“卡夫”:不只是收购Weetabix那么简单据说光明集团董事长王宗南每天都要吃一碗麦片和牛奶冲兑的早餐,因为没有工夫加热,他用的是冷牛奶。他这种不得已的吃法恰好暗合了维他麦的标准。这家英国家喻户晓的谷物类早餐产品,销售时标明的食用方法是与凉牛奶一起食用,也可添加果汁、果酱、巧克力粉或酸奶。

王宗南的早餐组合肯定会延续下去,因为就在5月3日,光明集团与狮王基金联合宣布:光明食品将收购英国维他麦食品公司(Weetabix)60%的股份。以公司价值12亿英镑(包括股权和负债)估算,此次收购金额将约等于122亿元人民币,是中国食品行业迄今为止最大的海外收购。光明集团透露,收购金额仅相当于其约两年的利润。

以维他麦作为主打品牌的维他麦食品公司位于英国乡村的中心地带,已有80年的历史,拥有一系列著名的谷物早餐品牌,包括维他麦、欧宝、Oatibix、乐迪以及维多滋等。光明集团是仅次于中粮的中国第二大食品集团,去年销售额达122亿美元,拥有光明乳业、金枫酒业、梅林股份和海博股份等上市公司以及光明、大白兔、冠生园、梅林、正广和等品牌。

中国人也会喜欢这种泡在凉牛奶里的谷物吗?对于这个问题,似乎有不同的认知。但AC尼尔森的调查数据却显示,2008年10月到2009年10月,国内早餐谷物市场的总量仅为73533吨,这个总量相当于每个国人在一年里仅仅吃下了50余克早餐谷物,大约一小杯燕麦粥那么多。

1990年代初期进入中国的很多外国消费品公司发现,10亿多张嘴不等于10亿多管牙膏或者10亿多袋谷物食品,他们已经明白,中国人更习惯于稀粥油条。况且,在中国谷物食品市场,维他麦还有雀巢和桂格这两大竞争对手。

但光明似乎完全不在乎这些。光明食品集团新闻发言人表示:“从稀粥油条到牛奶麦片,未来中国消费者在食品方面势必更注重健康。”他再三强调维他麦与光明品牌理念的协同性,“民以食为天,民以安为天。维他麦是以食品安全理念为先的品牌,我们希望让营养健康的产品进入亚洲市场。”

中国食品公司聚焦海外品牌,与近年来国内食品行业信任危机有关。2008年中国乳业的三聚氰胺事件,光明也受到波及。5月3日,又有微博网友曝出光明莫斯利安酸奶中疑似有发霉物质,至今尚无定论。在当今国内食品安全问题频发的状况下,收购海外品牌可能是曲线救市的一种方式。

光明在过去的几年中一直在进行国内并购,现在他们更渴望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品牌。在收购了云南最大的糖企英茂集团之后,光明在国内的资源整合已告一段落。接下来,就是从全球角度布置资源。

这次收购也非常符合光明的海外扩张战略——通过收购知名国际品牌,在食品行业建立起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食品集团。光明食品收购维他麦后,将主要通过该品牌进入英国以及全球食品市场,维他麦品牌知名度高,产品出口超过80个国家,拥有全球的销售网络和营销经验,这些都是光明非常需要的。

光明的海外并购这条路并非一帆风顺,迄今为止仅有3次成功。光明发言人并不否认这些失败,但他认为:“我们始终追寻的目标是国内领先和国际具有影响力。争取到2015年把目前不到10%的海外业务额扩展到30%左右。”为此,光明正在储备一些项目。

在并购方面,全球第二大食品公司卡夫是光明的老师。卡夫发家于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的美国芝加哥,自1924年上市起就不时收购其他公司,并扩展至非食品业务。观其在大中华区的历史,不是把合作伙伴买下,就是把对手买下。

与光明相似,糖业和乳制品也是卡夫的核心业务。卡夫在过去10年中一直在积极进行全球布局,通过并购拓展新市场及新产品线。2000年通过收购纳贝斯克将奥利奥等饼干业务纳入旗下,2010年则通过收购吉百利一跃成为全球糖果业的老大,并利用吉百利强大的分销渠道将产品销往印度、巴西等新兴市场。

光明显然同样雄心勃勃。光明频频出手海外布局,涉及到多个乳业、糖业、葡萄酒业及饼干等多个子行业,看似杂乱无章,实际上围绕着既定的战略方向,一是澳大利亚新西兰区,第二是北美和南美区域,第三是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第四就是欧洲整体。这次收购维他麦,光明完成了进入欧洲市场的目标,至此,光明海外扩张的目标版图日渐完善。

不过,比起卡夫的“占领策略”,由于在全球化中所处的阶段不同,光明的海外并购仍处于“进入战略”阶段,以遵循公司核心主业、促进现有业务的发展为原则,且区域相对集中。光明虽然不算是一个新公司,但在他们所寻求的国际化道路上,显然经验尚浅。虽然这一次,充裕的现金让光明赢得了维他麦,但企业国际化程度较低、国际并购经验不足、国际曝光率不够,使得光明要成为中国的卡夫,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关键字: 光明 企业并购 卡夫 Weetabix 食品行业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