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逛两次海澜之家。”相信印小天的这句熟悉广告词,大家一定不会陌生。
海澜之家是一家经营男装专营店的公司。如果单以店面数量来看,这几年,海澜之家的发展可以用“爆炸式增长”来形容。根据招股说明书显示,公司从2009年年底的655家门店,到2011年的1919家门店,只用了近两年的时间。而这一切归功于海澜之家实际控制人周建平创造的“轻资产”品牌模式。那么,这究竟是怎样的一种模式,为什么能在短时间内实现急速扩张,记者就此问题展开了调查。
商业模式涉嫌非法集资
与普通的加盟店不同,海澜之家的加盟店更像是种“直营店”。因为加盟商不需要参与加盟店的具体经营,所有门店的内部管理全部都由海澜之家来负责。在这种加盟模式下,即便加盟商对于服装行业没有一点经验,也没有关系。海澜之家业务拓展部工作人员表示,加盟商需要拿出200万元的费用,其中100万元作为押金交给海澜之家,剩下的100万用于支付店铺的租金、装修、人工以及启动资金。这样的话,就可以拥有一家海澜之家的加盟店。此外,只要加盟商每年缴纳6万元的管理费用,则公司可以保证加盟商税前利润100万元,不过公司只对亏损来做保底。
对于这种承诺收益的行为,有律师认为这貌似是创新模式,不过过程可能涉及违反金融市场管理规范。因为经营风险谁都无法保证,而经营者拿着这个100万的押金来诱惑投资者,触犯了金融借贷政策和银行业的借贷政策。这是一种变相的借贷行为,干扰了我国的金融秩序,涉嫌非法经营、非法集资。如果海澜之家资金链出现问题,那么加盟商则面临着巨大的风险。
而对于海澜之家询问关于100万押金的安全性时,海澜之家华南地区拓展部的刘经理信誓旦旦地表示,公司将会和加盟商签合同来确保风险,不过他同时也表示,银行也有风险,所以这也不能称之为完全无风险投资。而海澜之家业务拓展部工作人员反复强调道,公司是不可能亏损的,公司拥有将近2000家的加盟商,那么大的公司怎么能亏损呢?公司很快就要上市了,怎么会有风险和亏损呢。
海澜之家相关工作人员不断地用诸如“上市”,“肯定”,“签订合同”,不过从法律角度来看,这些都不足以构成实质性保证。书面和口头的保证都是主观的,不是客观结果,如果本质是一种对金融政策和秩序的变相干扰,那么合同的法律效力值得商榷。另外,如果几年后出现了经营不善,也就意味着几千个加盟商的保证金都无法返还。这个创新模式在法律上有很大风险。
利润保证徒有虚名
根据公司招股说明书披露显示,截止到2011年底,公司资产负债率高达82%,负债总额为56亿元。其中,37亿元是供货商的货款,而另外15亿则是加盟商的保证金。
抛开其中的法律风险不说,在外表诱人的加盟条件下其实也蕴含着巨大的财务风险。
对于加盟商来说,投入的200万元,100万元押金相当于资金的占用成本,再加上100万元的机会成本,5年后可以确保100万的税前利润。经过计算,这相当于年化收益仅有20%,如果再计算上每年需要支付的6万元管理费,那么实际的税前年化收益率只有14%,这样的收益率非常一般。而如果海澜之家因为资金链问题公司运作出现问题,那么加盟商面对的则是血本无归。
承诺回报实质就是一种借贷关系,而海澜之家和加盟商签订的协议严格上来说,不是加盟协议而是借款协议。而在此过程中,公司并没有任何的抵押形式,这比一般的借款协议的风险更加高。而在加盟过程中鼓吹自己即将上市,包括铺天盖地的广告投放,实质上都是迷惑加盟商的种种手段,使其相信公司本身的实力,从而加入到这个集资游戏中去。
海澜之家的这种模式,本质上更像是一个集资游戏,海澜之家自己不掏钱,用加盟商的钱进行扩张。此外,公司税前收益率不高,实际上是担心公司触碰到高利贷和非法集资的一个高压线。很明显,海澜之家的这种以加盟为名收取押金,并承诺五年投资汇报的伪加盟资金运营模式,虽然它有一定模糊性和迷惑性,但是将它定性为在经营活动中涉及到集资行为这个是无可争议的,而且有违规的地方。
呼吁监管从严审核
服装企业运作一般来说分为两种:加盟和直营。加盟模式企业主要投入在品牌宣传塑造,整体投入相对较低,大部分服装企业在发展的初期使用的都是这种模式。不过这种模式在实际经营过程中容易产生不规范的行为,主要体现在业务收入确定和存货两个方面,而这两个方面操作空间比较大,很容易出现虚假、过度包装的情况,因此监管层对于这两个数据非常审慎。
对于海澜之家来说,除了要关注业务收入确定和存货这两个方面之外,还应该对于各方资金承担及往来的真实性、合规性,与供货商协议的真实性、可操作性、可执行性以及库存数额过高,跌价准备的计算等各方面作为审核重点进行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