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日,古装大戏《甄嬛传》在东方卫视上演大结局,在上海本地收视率破10%,全国最高达到2.5%。正值五一假期,这几天网上疯传模仿后宫娘娘说话的“甄嬛体”,虽说是戏谑之词,但观过此剧的人看后竟也觉得语言风格很亲切。
自开播以来,《甄嬛传》就受到观众热捧,收视率一路看涨,曾创造了连续24天收视率第一名、连续34天网络点播量第一名的成绩。独家买断该剧网络播出版权的乐视网,大结局的点击流量则打破了网络视频行业单部电视剧最快破10亿次的纪录。
截至4月30日,《甄嬛传》的网络总点播量超过24亿次(约24.4亿次)。在以往的热播剧中,能够在网络和电视平台做到双赢的电视剧不多。对此,SMG影视剧中心主任、东方卫视副总监苏晓总结指出,《甄嬛传》的受众不分男女。此外,该剧的题材也不受地域及年龄限制,因此开播以来受到如此热捧。
电视和网络的齐头并“热”,鲜有电视剧能做到,何况是一部76集超长版需要考验观众极大“耐心”的剧集。而《甄嬛传》之所以受到如此追捧,的确与该剧刚开始定位不同大有关系。
导演郑晓龙严把品质关,打造精品后宫戏
除了流潋紫的原著基础,《甄嬛传》之所以热播,跟导演郑晓龙坚持品质之作有着必然关系。
《甄嬛传》在播出之前,已有《宫锁心玉》、《宫锁珠帘》和《步步惊心》等清宫戏的集体“轰炸”,因此这部剧也是冒着可能被清宫戏淹没的危险在拍摄。同时,读过流潋紫原著的不少读者对电视剧版《甄嬛传》把小说中玉树临风的周朝皇帝,与面相显老的陈建斌扮演的雍正帝,来了个乾坤大挪移颇有微词。
很多观众觉得《甄嬛传》里的雍正跟想象中的皇帝很不一样,并因此觉得失落,对此,导演郑晓龙却称,现在的古装剧最大问题是失去了批判性,失去了人文情怀和价值导向。皇上要么至情至性,要么漂亮英俊,宫里边一片艳阳天,这是在违背历史的瞎扯。在郑晓龙看来,雍正在历史上还算是个有作为的皇帝,在这样的基础上讲故事反而对封建制度有了更大的批判性。此外,“原著小说中涉及很多有朝代出处的诗词描写,也借鉴了《红楼梦》的文学基础,把小说背景放在雍正朝最为合适。”
郑晓龙曾一手打造了 《渴望》、《北京人在纽约》、《编辑部的故事》和《金婚》等精品剧,尽管是已经被拍烂的后宫戏《甄嬛传》,他仍严抓细,把好品质关。《甄嬛传》拍得很仔细,因此耗时也比较长。做特技时把可能穿帮的横店的山都抹掉了,把横店故宫的墙也重新"刷"了一遍。后来发现这些清宫剧中只有《甄嬛传》这么做了。
全新的个性营销,首次尝试便大获全胜
导演的精雕细琢,演员的精湛演技,不惜重金打造的场景、服装、道具,这些只是打造了一出好剧。但酒香也怕巷子深,光靠品质二字也似乎很难让一部自身优秀电视剧迅速脱颖而出,全面且到位的营销宣传乃是助推《甄嬛传》大热的一把利器。
《新闻联播》后无缝接入《甄嬛传》,成为全天最早开播该剧的卫视;剧集中基本不插入广告的“零干扰”,拉拢观众的心;“超长预告片”的形式不再是蜻蜓点水式的提醒,而是让观众即使看预告也过足戏瘾——这些深入人心的营销理念是《甄嬛传》为东方卫视刷新收视率的重要砝码。同时,《甄嬛传》播出期间,东方卫视策划了“全明星送礼”的活动,让观众与剧中“甄嬛”等角色的零距离接触。大结局播出之际,东方卫视又通过短信、微博等渠道,抽取逾20位幸运观众及剧迷与剧中演员围坐观看大结局。观众皆感叹没有各种八卦花边新闻的狂轰乱炸,也没有一般宣传噱头的过分煽情,该剧制作方选择让角色真真实实地走入寻常百姓家。
乐视网获得了《甄嬛传》的独家网络版权,为此,该网制订了完善的大剧营销策略,通过网台互动、微博互动、媒体广告等方式进行推广,通过付费、广告、版权分销,获得的收益远超成本。值得一提的是,在《甄嬛传》播出期间,乐视网的7个认证微博,延续剧中风格和人物口吻,以微博为平台进行互动,这也是国内首次引入角色微博的一次成功营销。
郑晓龙导演的良苦用心终于让《甄嬛传》博得了观众高口碑和古装精品剧的称赞,使其在众多清宫戏中脱颖而出。不仅如此,《甄嬛传》独特的营销理念更让我们看到了现代营销方式的多样化。细心揣摩观众所想,走近观众心里,正如走近客户心里一样,永远是成功营销不变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