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商业+Biz+ › 正文

看看身处职场的你是否得了“29岁综合症”?

Laurence 发布于 2012-04-12 13:25 阅读次 

“29岁综合症”在职场中很普遍。商场如战场,有当将军的,就有当士兵的。在职场上拼杀的我们,个个都希望身经百战之后能有赫赫战功来安慰自己,否则心里总不会平衡。

“29岁综合症”就是:昨儿刚看到一个“23岁当总裁”的新闻,今儿又看到一个“22岁当教授”的视频。20出头已身负重任越来越不稀奇。可我,我,我都挨着30的边了,连“月入两万、一套房”的“白领新标准”都没达标啊。

“29岁综合症”就是:想趁30岁之前再去深造一下读个硕士或者博士,可惜学习的劲头早就没那么足了,对新鲜事物的兴趣也间歇性地忽高忽低。

“29岁综合症”就是:手底下刚招进来的22岁的90后,精力充沛连熬三个通宵做报告,整天在办公室里叫嚣:五年之内闯进华尔街。别指望他们叫你“老师”。不光如此,他们会直截了当挑战你的经验:“有经验只能说明你已经落伍了。离开学校多少年,你的知识和技能就有多落伍。”

“29岁综合症”就是:只要是女生,无论曾经多么被众星捧月,在学校和单位多么令人眼前一亮,过关斩将,平步青云,都会在此时遇到人生第一个大型转折点,左边写着:不做丁克就“丁狗”,孩子勿扰;右边写着:停下来,家庭才是投资回报率最高的career。

“29岁综合症”就是:每天面对着一个比自己才大1岁的顶头上司报告,而此人3个月前就坐在旁边的格子间,刚升上去,顺风顺水。于是,三五年之内,升职基本没我什么事儿了。该不该换工作呢?转行,这恐怕已是最后的机会了;做熟,几年之内没出头之日……

“29岁综合症”就是:最讨厌又最犹豫要不要参加同学聚会。最讨厌那些曾经睡在上铺现在已经是“xx总监”、“某某经理”的兄弟或姐妹,活生生把聚会变成产品推介会或个人传记发表会。最犹豫,万一同学手上有个能改变自己命运的机会,怎甘心错过?

“29岁综合症”就是:摇摆。在“够不着”与“放不下”之间摇摆。在逐渐熄火的激情与越来越急迫的野心之间摇摆。在身体里的“大男孩”与“小男人”之间摇摆。最终,在前有狼封路,后有虎追来的境况下,焦虑惶恐尴尬。

“29岁综合症”:即便没法治愈,也可逐渐缓解。

别低估职场对你的容忍度:不要想象30岁还没做出惊天地泣鬼神的大case就会瞬间被历史的洪流带走。心态上苛求完美毫无意义。不如拿出绩效考核表,按照上面的每一条细则去对照,客观地给自己评分。从每月一次到每周一次到每天一次。用落地到细节的数据转移自己在虚无飘渺空想上的注意力。

分解30岁的“鸭梨”:很多29岁公司人认为30岁的坎难过,主要原因是将职场大部分目标的deadline放在30岁这一年。不妨将“30 to-do-list”在纸上一项一项列出来,按照重要和紧急程度列入4个象限中。然后,从“不重要也不紧急”事项中开始,该舍弃的舍弃,不可舍弃的排入更长的时间表,比如31-35岁的时间段。

角色,角色,角色:29岁综合症中最纠结的一项在于:都30岁了,还不是个leader,连team leader都不是。这是一种将社会分工强加给自己的“虐待”。花时间想清楚:想当leader究竟是同侪压力,还是内心向往?性格与潜能是否适合leader的角色?如果按照行业规矩,终究会是leader,那么你最适合的leader角色和带队伍的方式是?左顾右盼不可怕,就怕当不了自己的leader。

新人是你的“镜子”:22岁咄咄逼人的新人不可怕。他们可以是你的“镜子”:你够不够格当他们的导师?任务分配和项目管理的技巧是否渐臻成熟,少有幼稚之举?你的哪些知识技能以及工作习惯已经out,亟待更新?前浪死在沙滩上的原因,是前浪从不从后浪中汲取能量。

平衡偶像的力量:如果你认为“职场30豆腐渣”,说明你的职场对标或偶像集中于少年成名的那一类。试着把你的目光从扎克伯格、张亚勤、丁俊晖的身上移开,寻找没那么一帆风顺甚至几起几落的“拧巴版”职场人生,研究他们为了“而立”人生所付出的坚忍和练就的智慧,比如乔布斯、前惠普CEO卡莉.菲奥莉娜、甚至近在眼前的林书豪。

“休克吐纳疗法”:Gap year不是目的。休假也不是目的。内心平和也不是练几节瑜伽课,或者去印度一趟就能解决的问题。但这些是可借用的手段。焦虑症和选择困难综合症集中爆发时,可尝试停下手上一切的工作,休假,关闭所有通讯,选择寂静的地方与自己对话一周。清空心理垃圾。让感官和思维的触觉恢复敏锐。

宁静致远,静水流深。竞争越是激烈,这个时代就越是浮躁,无论29岁还是39岁,只有当我们静下心来,不与别人比升职加薪,才能与那个不快乐的自己比幸福。

“29岁综合症”在职场中很普遍。商场如战场,有当将军的,就有当士兵的。在职场上拼杀的我们,个个都希望身经百战之后能有赫赫战功来安慰自己,否则心里总不会平衡。

“29岁综合症”就是:昨儿刚看到一个“23岁当总裁”的新闻,今儿又看到一个“22岁当教授”的视频。20出头已身负重任越来越不稀奇。可我,我,我都挨着30的边了,连“月入两万、一套房”的“白领新标准”都没达标啊。

“29岁综合症”就是:想趁30岁之前再去深造一下读个硕士或者博士,可惜学习的劲头早就没那么足了,对新鲜事物的兴趣也间歇性地忽高忽低。

“29岁综合症”就是:手底下刚招进来的22岁的90后,精力充沛连熬三个通宵做报告,整天在办公室里叫嚣:五年之内闯进华尔街。别指望他们叫你“老师”。不光如此,他们会直截了当挑战你的经验:“有经验只能说明你已经落伍了。离开学校多少年,你的知识和技能就有多落伍。”

“29岁综合症”就是:只要是女生,无论曾经多么被众星捧月,在学校和单位多么令人眼前一亮,过关斩将,平步青云,都会在此时遇到人生第一个大型转折点,左边写着:不做丁克就“丁狗”,孩子勿扰;右边写着:停下来,家庭才是投资回报率最高的career。

“29岁综合症”就是:每天面对着一个比自己才大1岁的顶头上司报告,而此人3个月前就坐在旁边的格子间,刚升上去,顺风顺水。于是,三五年之内,升职基本没我什么事儿了。该不该换工作呢?转行,这恐怕已是最后的机会了;做熟,几年之内没出头之日……

“29岁综合症”就是:最讨厌又最犹豫要不要参加同学聚会。最讨厌那些曾经睡在上铺现在已经是“xx总监”、“某某经理”的兄弟或姐妹,活生生把聚会变成产品推介会或个人传记发表会。最犹豫,万一同学手上有个能改变自己命运的机会,怎甘心错过?

“29岁综合症”就是:摇摆。在“够不着”与“放不下”之间摇摆。在逐渐熄火的激情与越来越急迫的野心之间摇摆。在身体里的“大男孩”与“小男人”之间摇摆。最终,在前有狼封路,后有虎追来的境况下,焦虑惶恐尴尬。

“29岁综合症”:即便没法治愈,也可逐渐缓解。

别低估职场对你的容忍度:不要想象30岁还没做出惊天地泣鬼神的大case就会瞬间被历史的洪流带走。心态上苛求完美毫无意义。不如拿出绩效考核表,按照上面的每一条细则去对照,客观地给自己评分。从每月一次到每周一次到每天一次。用落地到细节的数据转移自己在虚无飘渺空想上的注意力。

分解30岁的“鸭梨”:很多29岁公司人认为30岁的坎难过,主要原因是将职场大部分目标的deadline放在30岁这一年。不妨将“30 to-do-list”在纸上一项一项列出来,按照重要和紧急程度列入4个象限中。然后,从“不重要也不紧急”事项中开始,该舍弃的舍弃,不可舍弃的排入更长的时间表,比如31-35岁的时间段。

角色,角色,角色:29岁综合症中最纠结的一项在于:都30岁了,还不是个leader,连team leader都不是。这是一种将社会分工强加给自己的“虐待”。花时间想清楚:想当leader究竟是同侪压力,还是内心向往?性格与潜能是否适合leader的角色?如果按照行业规矩,终究会是leader,那么你最适合的leader角色和带队伍的方式是?左顾右盼不可怕,就怕当不了自己的leader。

新人是你的“镜子”:22岁咄咄逼人的新人不可怕。他们可以是你的“镜子”:你够不够格当他们的导师?任务分配和项目管理的技巧是否渐臻成熟,少有幼稚之举?你的哪些知识技能以及工作习惯已经out,亟待更新?前浪死在沙滩上的原因,是前浪从不从后浪中汲取能量。

平衡偶像的力量:如果你认为“职场30豆腐渣”,说明你的职场对标或偶像集中于少年成名的那一类。试着把你的目光从扎克伯格、张亚勤、丁俊晖的身上移开,寻找没那么一帆风顺甚至几起几落的“拧巴版”职场人生,研究他们为了“而立”人生所付出的坚忍和练就的智慧,比如乔布斯、前惠普CEO卡莉.菲奥莉娜、甚至近在眼前的林书豪。

“休克吐纳疗法”:Gap year不是目的。休假也不是目的。内心平和也不是练几节瑜伽课,或者去印度一趟就能解决的问题。但这些是可借用的手段。焦虑症和选择困难综合症集中爆发时,可尝试停下手上一切的工作,休假,关闭所有通讯,选择寂静的地方与自己对话一周。清空心理垃圾。让感官和思维的触觉恢复敏锐。

宁静致远,静水流深。竞争越是激烈,这个时代就越是浮躁,无论29岁还是39岁,只有当我们静下心来,不与别人比升职加薪,才能与那个不快乐的自己比幸福。


关键字: 职场 29岁综合症 职业生涯
分享到: